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位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宜昌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型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对指导患者选用何种抗病毒药、继续使用该抗病毒药及换用何种抗病毒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宜昌地区共160例乙肝阳性且乙肝DNA检测结果大于103的患者血清标本。对160例患者采取性别、年龄、DNA检测结果分组的方法分析该地区HBV感染分布;采用DNA芯片技术检测基因分型HBV-B、HBV-C、HBV-D,以及rt180、rt204、rt207、rt181、rt236、rt184、rt202、rt250基因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DNA芯片检测出感染HBV-B、HBV-C、HBV-D患者分别为87例(54.37%)、63例(39.38%)、0例,同时感染HBV-B及HBV-C的患者为10例(6.25%)。药敏试验显示该地区HBV对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4种药具有耐药性且耐药情况各有差异,4种同时全部耐药的有0例,全部敏感的有31例,未检测出耐药突变的有54例。DNA芯片检测rt180、rt204、rt207、rt181、rt236、rt184、rt202、rt250基因位点,8组基因位点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被检测出,其中野生型最多的为rt236,有150例,突变型最多的为rt180,有23例,野生型与突变型同时被检测出的最多的是rt250,有31例,被检出率最高的为rt180,为98.13%(157/160)。被检测出突变的有106例,突变率最高的为rt180M(为39.62%);rt184F及rt250I未检测到突变;检测出单基因位点突变的有48例,双位点突变的有29例。结论宜昌地区感染HBV-B的患者最多。该地区HBV对LAM、LdT、ADV和ETV总耐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HBV感染者远高于女性,20~60岁感染率最高且耐药率最高。DNA检测结果在105~107感染率最高,103、105及106耐药率最高且多为同时耐2种或2种以上药物。单个基因位点突变的概率最大,双位点突变的概率其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地榆升白片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MDR-T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根据既往用药史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3-5种敏感抗结核药物行常规基础化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服地榆升白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痰结核杆菌涂片阴转、胸片X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率、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末痰结核杆菌涂片阴转率、病灶吸收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空洞闭合率及血清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现地榆升白片相关毒副反应。结论地榆升自片辅助治疗MDR-TB可促进患者肺部空洞吸收及显著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治疗前后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痰结核菌培养转阴、胸片X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率、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及IFN-γ变化、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月后治疗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痰结核菌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D4^+、CD8^+百分率、CD4^+/CD8^+和IFN-γ浓度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及其他可供使用的结核药配伍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能改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关系;血小板及其活化状态测定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及ELISA法分别测定经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数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结果:恶性肿瘤组血小板数及GMP-140含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癌症转移组又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但手术治疗后上述2项指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肿瘤细胞可激发并活化血小板,同时血小板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测定血小板及其功能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复发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分析三项参数 PLT、PCT、MPV的变化 ,采用 Coulter STKS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除淤胆型肝炎外的其它各类病毒性肝炎共 10 5例患者血小板分析三项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血小板分析三项参数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初步评价及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宜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感染及耐药情况,为本地结核病的防治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宜昌地区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所有新患者涂阳痰标本和涂阴培阳菌株提取DNA,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利福平相关rop B基因511(T→C)、513(C→A)、516(G→T,A→T,A→G)、526(C→T,C→G,A→T,A→G)、531(C→T,C→G)、533(T→C)位点及异烟肼耐药相关Kat G基因的315(G→C,G→A)位点和inh A基因的-15(G→T)位点突变情况。结果基因芯片法共检测2 271位新感染MTB患者,其中男性占72.35%(1 643/2 271),女性占27.65%(628/2 271),两个年度中结核病新患者利福平、异烟肼总耐药率为8.72%(198/2 271),rop B基因一共有171例发生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是531(C→T),突变频率为57.31%(98/171),其次是511(T→C)和526(C→T),突变频率分别为11.11%(19/171)和10.53%(18/171)。katG和inhA基因一共有211例发生突变,其中150例为kat G基因突变,突变率为71.09%,51例为inh 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4.17%,kat G和inh A基因同时突变的有10例,突变频率为4.74%,突变频率最高的是315(G→C),突变频率为67.78%(143/211)。结论宜昌地区结核病新患者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总耐药率为8.72%,男性感染者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大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当今最具威胁传染病之一,耐药结核病增加是疫情上升重要因素之一。对本院2002—2006年期间住院结核病患者进行了耐药性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宜昌市结核病耐药现状及不同类型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肺结核患者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分类统计耐药情况及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方式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宜昌市肺结核总耐药率为33.4%(耐多药率为16.0%),其中:初治组肺结核耐药率18.8% (162/860),耐多药率为7.1% (61/860);复治组耐药率为46.6% (442/949),耐多药率为24.0% (61/860);初始耐药率20.1% (292/1454),耐多药率为7.1% (104/1454),获得性耐药率为87.9%(312/355),耐多药率为52.1%( 185/355).宜昌市初、复治肺结核的治愈率分别为94.2%(810/860)和90.3%( 857/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复治耐多药肺结核的治愈率分别为72.5%(148/204)和60.8%(8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初治耐多药肺结核完全与不完全管理治愈率分别为79.3%(99/125)、64.5% (5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耐多药肺结核完全与不完全管理治愈率分别为66.7% (60/90)、47.2%(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宜昌市初始及获得性耐药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治疗失败的病例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方案.必须加强对耐多药结核(尤其是复治耐多药结核)病例的化疗管理,对于此类患者采取完全管理方式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防止门静脉血栓的漏诊、误诊以致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并通过各项指标的变化,作为临床用药的指标之一。方法:本院肝硬化合并PVT患者5例。使用PHILIPS HD7超声诊断仪多方位、多切面扫查肝脏,探查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并详细测量及记录。通过动态观察并比较上述病例通过溶栓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作为临床用药指标之一,并观察PVT的转归。结果:病例通过动态观察,血栓均逐渐缩小直至消失,门静脉血流及部分病例增宽的门静脉主干内径亦逐渐恢复正常,有效防止了漏诊、误诊。溶栓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结论:在肝硬化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对出现门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超声动态观察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简单、无创、效果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芎嗪与肝复肽(肝细胞生长与刺激因子,HSS)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69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异常的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9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川芎嗪与肝复肽;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30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用药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PⅢP、LN、C-Ⅳ、HA)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4%,对照组则为70.0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与肝复肽两者联用具有纠正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异常的作用,两药联用可起到有效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