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 c- Ha- ras和 p5 3基因点突变。结果  H p感染阳性患者 c- Ha- ras和 p5 3基因的突变率明显高于 Hp阴性患者 ;胃癌组 Hp感染阳性患者中 c- Ha- ras和 p5 3的突变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 ;胃癌组织学分类之间 c- Ha- ras和p5 3的突变率无显著差异 ;癌前病变中结肠型肠化生与腺瘤样不典型增生的组织中 ,Hp阳性患者中 c- Ha- ras和p5 3突变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结论  Hp感染与胃癌有关 ,基因突变是 Hp致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MUC1、MUC2与MUC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UC1、MUC2、MUC4粘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UC1、MUC2、MUC4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MUC1的阳性袁达率为82.6%,(76/92),不同组织学之间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在高分化腺癌中表达最强,表达程度与病人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MUC2表达阳性率为83.7%(77/92),不同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粘液腺癌中表达最强100%(7/7);MUC4的阳性率为41.3%(38/92),除性别差异外,与其它的临床资料无关。相关分析发现,MUC1的表达与MUC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UC1在不组织的类型的胃癌中表达不同,在高中分化腺癌中最高,并与淋巴转移有关;MUC2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中表达不同,其中粘液腺癌表达最强,可作为研究粘液腺癌的指标;MUC4在胃癌中的表达下降,可作为研究胃癌发生、进展的指标。MUC1和MUC2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病 (ML D)分为霍奇金病 (Hodgkin disease,HD)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 lym phom a,NHL ) ,以 HD临床上常见 ,其组织特点是 ML难点之一 ,误诊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掌握其病理组织学变化规律 ,对正常核分裂与病理性核分裂以及诊断性 R- S细胞认识不足。为了进一步探索其组织学改变规律 ,我们进行了 6 5例观察。1 材料与方法收集运城市区医院病理科明确诊断 6 5例 HD,全部标本经甲醛固定 ,石蜡切片 ,HE染色。显微镜观察混合细胞型 (MC)、淋巴细胞消减型 (L D)、淋巴细胞为主型 (L P)、结节硬化型 (NS)等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p16、p53突变蛋白在胃癌和胃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与胃癌的关系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p16、p53蛋白在胃癌与胃黏膜癌前病变之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16蛋白缺失和p53蛋白突变与细胞异型性和生物学行为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UCI、MUC2、MUC4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UC1、MUC2、MUC4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MUC1的阳性表达率为83%(76/92),不同组织学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化腺癌中表达最强,表达程度与患者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MUC2表达阳性率为84%(77/92),不同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黏液腺癌中表达最强100%(7/7);MUC4的阳性率为41%(38/92),除性别差异外,与其他的临床资料无关。相关分析发现,MUC1的表达与MUC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UC1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中表达不同,在高中分化腺癌中最高,并与淋巴转移有关;MUC2在不同的组织类型的胃癌中表达不同,其中黏液腺癌表达最强,可作为研究黏液腺癌的指标;MUC4在胃癌中的表达下降,可作为研究胃癌发生、进展的指标。MUC1和MUC2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CD44v6在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D44 v6在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 (SP)法检测 3 0名正常人胃组织 ,69例胃癌患者原发灶及其 4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 CD44 v6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组织均显示清楚的细胞膜染色。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 CD44 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6.5 % (3 9/ 69)和 66.7% (2 8/ 42 )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均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CD44 v6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无关 (P>0 .0 5 ) ,但和 P- 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检测 CD44 v6基因的表达可作为判定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为预测胃癌的转移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p16 p53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 p16、p5 3突变蛋白在胃癌和胃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探讨抑癌基因与胃癌的关系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 (SP)法。结果 p16、p5 3蛋白在胃癌与胃黏膜癌前病变之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16蛋白缺失和 p5 3蛋白突变与细胞异型性和生物学行为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