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9篇
  免费   925篇
  国内免费   490篇
耳鼻咽喉   131篇
儿科学   103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888篇
口腔科学   223篇
临床医学   2236篇
内科学   1340篇
皮肤病学   115篇
神经病学   403篇
特种医学   7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3篇
外科学   1170篇
综合类   5001篇
预防医学   2105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2069篇
  27篇
中国医学   2102篇
肿瘤学   475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503篇
  2022年   593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540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975篇
  2013年   783篇
  2012年   988篇
  2011年   910篇
  2010年   947篇
  2009年   899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885篇
  2006年   737篇
  2005年   864篇
  2004年   778篇
  2003年   685篇
  2002年   593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471篇
  1999年   441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70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连云港市学校结核病流行及发展状况,为学校结核病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7年连云港市在校学生和教师肺结核疫情数据资料,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和分析学校结核病流行状况.结果 2008-2017年连云港市共报告学校肺结核病1 11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4.03/10万)和病原学阳性患者年平均发病率(4.52/10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Z值分别为4.55和6.83,P值均<0.01),第二季度尤其是4月高发(季度及月份分布的x2值分别为68.44,94.99,P值均<0.01);病例平均年龄(20.11±7.54)岁,16~21岁为高发年龄段(74.19%);男、女比为1.87∶1;汉族最多(99.64%),其余为回族、土家族、维吾尔族.教师与学生的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rs =0.93,P<0.01);学校人群与普通人群在性别、病人来源、病原学结果、治疗分类、病原学阳性患者治疗结局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9.54,528.27,63.55,121.40,9.80,P值均<0.05).结论 连云港市学校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应用于肥胖中学生的效果。方法:抽取张掖市第一中学肥胖中学生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健康干预,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肥胖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BMI、腰围、胸围及皮脂厚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肥胖中学生中实施健康干预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的改善,控制和降低学生 BMI和肥胖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5.
周一海 《家庭医学》2016,(11):58-59
正61岁的陈阿姨三年前患上了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最近,陈阿姨的血糖波动厉害,医生建议她注射胰岛素。但陈阿姨认为胰岛素是控糖的最后"救命稻草",一旦使用不但会"上瘾",还意味着病情再发展将"无药可治",思想上抵触颇大。据了解,像陈阿姨一样对使用胰岛素存在误解的糖友不在少数。那么,糖友们该在什么时候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又有哪些好处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中转录调节因子c-Myb的表达对肺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Myb高表达的4T1乳腺癌细胞株,种植小鼠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检测实验动物肺转移情况,通过荷瘤抑制试验检测肺转移抑制效果。提取组织进行荧光PCR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利用Medisapiens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对c-Myb和Ccl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高表达c-Myb的荷瘤小鼠肺部转移灶明显减少,其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受限。由数据库分析得出,c-Myb高表达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结论:乳腺癌中c-Myb的表达能够通过炎症因子Ccl2抑制肺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正2019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结果公布,一款近20年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突破性创新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成功被纳入医保。这对心衰患者来说是一件好事。根据大规模慢性心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慢性心衰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患者平均每年住院2.4次,约69%的患者都有1年内再住院的经历,约50%的心衰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死亡。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衰有着庞大的"后备军",高血压、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都是心衰的诱发因素,这些高危人群将  相似文献   
8.
正编辑同志:入夏以来,我一直感觉头痛,到部队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问题,我本人又没有"三高"问题。请问:入夏头痛是何原因?有啥简便的疗法?某部战士:小黄小黄读者:中医认为,头是元神所居、髓海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聚于人的头部。入夏之后,天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心理常模对识别和处理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作用。方法收集某综合大学、医学院校和高职院校共12 710名学生SCL-90的结果作为常模,以3所学校2017级5 874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分析。结果 (1) 2017级大学新生总体上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只有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平均得分与常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2)心理不健康检出率17.43%,仅1.36%的学生需要心理干预;(3)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立大学新生心理测验常模对识别和处理大学新生心理不健康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气PM_(2.5)与气温交互作用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居民逐日死亡资料、大气污染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通过建立双变量响应曲面模型和温度分层模型,探讨气温对PM_(2.5)死亡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2016—2017年期间浦东新区非意外总死亡共43 345例。大气PM_(2.5)日平均浓度39.1μg/m~3,日平均温度17.7℃,相对湿度75.0%。基础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死亡前1日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6%(95%CI:0.11%~1.01%)、0.49%(95%CI:-0.19%~1.18%)和0.22%(95%CI:-1.14%~1.60%),且男性和65岁以上人群中效应更显著。温度分层模型显示,中等温度时PM_(2.5)每增加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9%(95%CI:0.04%~1.14%)、0.51%(95%CI:-0.32%~1.35%)和0.51%(95%CI:-0.32%~1.35%);较高温度时,非意外总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别增加1.04%(95%CI:-0.60%~2.70%)和1.13%(95%CI:-1.40%~3.73%),效应约是较低和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4倍;在较低温度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增加1.05%(95%CI:-1.15%~3.30%),效应约是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倍。但气温与PM_(2.5)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对PM_(2.5)的死亡效应可能存在修饰作用,且在不同疾病别死亡中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