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定量测定、及对纤维蛋白原动态观察,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等检查,对胎盘早剥早期做出诊断。方法对本院产科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96例确诊为胎盘早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胎盘早剥的患者中,纤维蛋白原低于3.5g/L的71例,占73.96%。结论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可作为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社区产后访视,了解人们对产后抑郁症的知晓率,及有无迫切的治疗愿望。并对产后抑郁症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同时及时转诊。方法对437例产妇分别在产后第7天或第14天,以及第28天,采用自行设计的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8.33%,产后抑郁症的知晓率90.48%,愿意就诊的产妇309例,占73.57%。产妇愿意求助的对象依次为朋友、医护人员、家人、心理医生。结论加强社区产后访视人员的相关培训,以便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改善产妇的心境,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电图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为ACI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0例ACI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监测两组受试者脑电图变化,比较两组受试者大脑对称指数(BSI)及功率比指数(DTABR)。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优良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指标、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BSI和DTAB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预后优良组患者高血压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BSI和DTABR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尿酸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I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BSI及DTABR水平均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均P<0.05)。结论ACI患者脑电图存在明显变化,入院时NIHSS评分、BSI及DTABR水平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通过社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和产后访视,指导产后母乳喂养,达到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方法建立社区关怀的母乳喂养支持组织指导母乳喂养,对423例产妇分别在产后第7天、14天、28天和42天采用自行设计的母乳喂养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因素造成未采用纯母乳喂养的不同产妇,社区访视员现场指导母乳喂养并定期回访干预。结果随着产后访视次数的增加,纯母乳喂养率由产后第7天29.31%不断升高至产后第42天65.72%,混合母乳喂养率由产后第7天66.90%不断下降至产后第42天33.10%,样本的百分构成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3.1827,P=0.0000;P<0.01)。结论通过社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帮助和社区产后访视人员的干预,使产妇增强母乳喂养信心并恢复母乳喂养,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但就诊的患者并不多。本文拟通过对无法,或不愿转诊进行心理治疗的产妇,社康中心产后访视人员通过向当地的社工团体寻求帮助和对有自杀倾向的产妇,社区医生主动联系心理医生家访或电话访视的方式,对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进行帮助和治疗。方法对437例产妇分别在产后第7天或第14天,以及第28天,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共发现产后抑郁症77例,发病率为18.33%,21例愿意接受专科医院的门诊心理咨询治疗,占27.27%,30例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治疗,占38.96%。经过社会的共同关心后,所有的患者均得到康复。结论社区关怀不仅能有效解决产后抑郁症患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动员社会力量,预防和协助治疗产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东省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病原学及分子分型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患者及171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的菌株,进行生化、血清鉴定、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结果生化、血清鉴定以及PCR检测结果均显示,该分离自患者的菌株为Y群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MLST结果分析其属于ST-23克隆群(CC23),从171份密切接触者咽拭子中分离到1株Y群Nm,4株B群Nm。 Y群Nm属于CC23,4株B群Nm中1株为ST-11110型,无克隆群归类,2株可能属于ST-4821克隆群,1株为ST-5664,属于ST-4821克隆群。结论该病例为广东省首例Y群流脑病例,也是我国首例由Y群CC23引起的流脑病例,提示今后需进一步加强Y群流脑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三级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患儿的外周留置针使用现状,以期发现留置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护士及护理管理者提升儿科静脉治疗质量,规避护理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法,于2018年7月23—31日,首先通过方便抽样法在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抽取25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其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当日入住该医院的所有置有留置针的患儿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儿童患者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图像和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8635例外周留置针患儿,使用率占所有静脉穿刺工具的86.9%(8635/9942),其中穿刺部位选择手背者4665例(54.0%),头部1234例(14.3%);安全型留置针仅占45.8%(3954/8635);54.6%(4712/8635)的留置针为非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产品,留置针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9%(682/863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敷料固定是否存在问题、导管维护是否存在问题以及患儿年龄是患儿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留置针在儿童患者中应用广泛,穿刺部位以手背为主,其次为头部和腕关节。在留置针的材质及类型选择方面尚需改进,以保证儿科静脉治疗的安全性。留置针留置期间需采取护理措施早期识别风险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儿科门诊输液PDA数据管理中的运用,以及对提高门诊输液安全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4月的16071例输液患儿(共44998袋液体)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5~6月的13703例输液患儿(共38368袋液体)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输液数据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输液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在PDA扫描护士操作方面和系统方面不合格液体袋数情况,以及两组患儿及家长满意度与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PDA扫描护士操作与系统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72%和0.6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数据管理不仅可以使输液室护士PDA操作更加规范严谨,为临床和科研提供科学的输液数据;可以有效减少输液患儿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液室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实现对门诊输液患儿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1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4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表(QOHE-31)评价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并采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患儿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护理6个月后综合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发作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波幅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癫痫对神经功能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安排在门诊输液患儿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运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分配患儿输液床位结合告知床位分区对号入座方法的200位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组,自找输液床位随机入座的200位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及家属对输液室环境、床间距、床位安排及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安排结合告知床位分区的输液管理方法可以保证患儿输液安全,提高家长的满意度率,有效地减少护理投诉及纠纷,利于门诊输液患儿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