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声刀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使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完成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4例,肠回转不全矫治术3例. 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超声刀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满意,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与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比较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P)和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OP)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7月将72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患儿随机分成二组(LP组及OP组各36例),比较二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监测二组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并行对比研究。结果二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组术后并发症要略多于LP组,比较二组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RP及IL-6和TNF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P)和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OP)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临床效果相近,二组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手术,对于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继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外科应用美罗培南治疗24例继发性腹膜炎患儿,并对其疗效予以评价.结果 24例患儿中21例细菌培养阳性,共检出细菌30株.经美罗培南治疗后,21例患儿痊愈.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细菌清除率86.7%,临床治愈率及综合治愈率为87.5%,临床疗效与细菌学疗效一致性100%.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继发性腹膜膜炎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小肠狭窄及闭锁15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先天性小肠狭窄及闭锁的治疗和预后,回顾性总结18年先天性肠狭窄、肠闭锁153例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发生在空肠77例、回肠62例、空-回肠14例,其中多发性肠闭锁16例。全部病例手术治疗,治愈108例,术后存活率近年已达到87%。62例获随访,疗效满意。提示手术是治愈肠闭锁的唯一手段,治愈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ti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需积极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新生儿外科领域逐渐得到推广。我院已开展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5年余,经过不断的摸索,近2年来已形成规范术式,现将该手术操作技法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胡博  叶祖萍 《河北医药》2010,32(6):721-722
先天性腹裂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新生儿先天性腹壁发育畸形,是由于胚胎早期形成腹壁的两个侧襞之一发育不全,导致腹壁裂开,腹腔内容物脱出体外,缺损位于脐带的一侧,常危及患儿生命。脱出物多为肠管,在羊水中长期浸泡并受化学物质刺激,致肠管水肿、增厚、粘连、短缩、发育差。随着产前诊断的普及及新生儿转运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麻醉、外科手术及人工材料技术的进步,以及胃肠外营养的应用,腹裂的病死率已从原来的50%以上降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肠闭锁NT-3与Trk-C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神经节细胞NT-3、Trk-C、Nf蛋白和神经胶质细胞GFAP蛋白在肠闭锁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肠壁内NT-3、Trk-C、GFAP和Nf的表达情况,并以死于与肠道发育异常无关的尸检新生儿小肠标本6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肠闭锁组肌间神经丛NT-3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阳性细胞数(t'=9.9000,P<0.05).Trk-C在对照组肠壁肌间神经丛中存在高表达,而在肠闭锁组存在低表达(t=22.2991,P<0.05).对照组肠壁肌间神经丛胶质细胞GFAP呈阳性表达,而肠闭锁组GFAP呈强阳性表达.Nf在对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闭锁组.结论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近端肠壁内存在有神经节细胞的减少和神经干的变细,支持细胞在闭锁近端肠壁中呈增生表现.这种肠壁肌层神经丛的改变,可能会引起肠腔内压力减低,从而影响闭锁区域肠道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2年开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幽门肥厚性狭窄已8年余,在实践中我们在原有腹腔镜器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自主设计了适合新生儿及小婴儿使用的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专用手术器械.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使用新设计的手术器械,完成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116例.手术顺利,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外科常见病,传统治疗方法是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笔者自1997年6月-2000年 6月采用经脐部弧形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62例,取得满意效果,并与我院同期经肋缘下斜切口手术的41例进行对比,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肝脏血管瘤破裂出血少见,易误诊,处理困难,病死率高,我科遇一例报告如下。患儿女,9天,第一胎,足月顺产。生后一般情况良好,无窒息。于入院前二天开始哭闹、拒乳,门诊拍胸片诊为肺炎入院。检查:体温35℃,呼吸36,脉搏140。皮肤轻度黄染,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