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初起多因嗜食肥甘,壅堵中焦,气机失运,或情志不畅;木土郁滞,脾胃失和,食、湿、痰、热诸邪内生而阻滞中焦,致使胃气上逆而发病。热-瘀-虚-毒是胃食管反流病重要的病机演变阶段;热邪伏留胃系是本病病机进展的始动因素;气分郁热久稽,内迫血分,损伤络脉,耗伤气津为中心环节;正虚邪留,邪蕴成毒为最终进展。基于此,认为本病早期以火热邪实为主,治宜清热降逆、祛邪开郁;病至中后期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在清热化痰、祛瘀解毒的同时,重视健运脾胃、益气养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参白颗粒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干预胃癌前病变(GPL)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自噬与凋亡的机制。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纳入病理诊断为GPL且中医证型符合肝胃郁热、胃络瘀血证的患者30例,给予参白颗粒连续干预12周后,再次复查胃镜,取病理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参白颗粒干预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多色免疫荧光法测定胃黏膜组织PI3K、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4)、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53、Akt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P62、mTOR的表达。结果 参白颗粒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胃黏膜的异型增生细胞数量、分布范围及分布密度均有明显减少,固有层厚度增加,腺腔结构趋于正常;治疗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病理表现积分均下降,其中萎缩、异型增生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其中PI3K、Akt、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病,早期阶段常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进一步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重度酒精中毒可能导致广泛肝细胞坏死,诱发肝功能衰竭.田德禄教授在消化疾病方面精研50余年,对酒精性肝病的机制和防治有着深刻认识和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表现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既往感染状态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按照《京都胃炎分类》中的方法,收集内镜下表现符合Hp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特征的205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浅析其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 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主要病位证素为肝、脾、胃,涉及的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火热、湿浊、血瘀、血热、痰浊、食积,经聚类得出肝胃气滞兼脾气亏虚证、脾胃湿热兼气阴两伤证、湿热瘀阻证、胃气壅滞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共6个证型。结论 应用《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观察方法,结合Hp既往感染病史及病理结果,所获得的Hp既往感染状态下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能够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较为准确的辨证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收集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患者的相关资料,探索不同证型患者的主要特点,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门诊的GERD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四诊信息、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 GerdQ)及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RSI)量表评分,基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中医辨证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肝胃郁热证,RSI评分越高、Gerd Q评分越低,诊断胆热犯胃证的概率越大;RSI评分越高、年龄越大、GerdQ评分越低,诊断气郁痰阻证的概率越大;年龄越大、Gerd Q评分越低、病程越长,诊断瘀血阻络证的概率越大;年龄越大、GerdQ评分越高、病程越长,诊断中虚气逆证的概率越大;年龄越大、RSI评分越高、Gerd Q评分越低、病程越长,诊断脾虚湿热证的概率越大。结论 年龄、病程、RSI评分、GerdQ评分对GERD辨证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火郁发之”探讨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治疗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探讨“火郁”病机在幽门螺杆菌胃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将“火郁发之”理论作为切入点进行辨证施治,并赋予医案以证其效。[结果]幽门螺杆菌胃炎以“火郁”为核心病机,邪气积聚化热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前提,痰浊、湿热、瘀血、癌毒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正虚邪实是后期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的必要条件。治疗初期强调因势利导,疏导阳明胃腑气机,驱除邪气、透泄郁热;后期虚实夹杂,在清透伏热的基础上佐以扶正,补透结合。所举验案中患者证属肝胃郁热、湿热瘀阻,以理气透热、化湿通络为主要治法,疗效明显。[结论]从“火郁发之”论治幽门螺杆菌胃炎,紧扣病机,疗效显著,为中医辨治幽门螺杆菌胃炎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