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坏死(AFHN)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因股骨头缺血导致骨坏死,影响局部或整个髋关节,引起软骨坏死、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功能丧失。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准确描述骨坏死的形态、区域,尤其是对早期AFHN患者,可以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最大限度保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缺血灌注1天处死组;Ⅲ组:缺血再灌注4天处死组;Ⅳ组:硒处理、缺血再灌1天处死组;Ⅴ组:硒处理、缺血再灌注4天处死组。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焦油紫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l区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电镜下超微结构变化。同时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硒处理组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病理形态损伤较轻,SOD、GSH-PX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结论 硒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和增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抑制氧自由基损伤,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 )与家族性的关系 ,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笔者对 1个HNPCC家系 4代共 2 7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家族中有手术病理证实为大肠癌者 7例(11人次 ) ;其中有 2例行 3次结肠手术 ,3例可疑大肠癌 ,1例肝癌。家系中第 4代共有 9人 ,男女比例为 1∶2。年龄 16~ 3 2岁。 9例均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 ,未发现结肠内有肿瘤及息肉。提示了解HNPCC的临床特点和详细询问病史是及时诊断的关键。HNPCC经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26例肠套叠患儿,男19例,女7例,年龄19日~7岁,病程1~30小时。表现为哭闹22例,呕吐19例,血便18例。腹部触及肿块17例。B超检查均提示同心圆征。  相似文献   
5.
叶古祥  杨力  姜伟庆  宋晔 《上海医学》2003,26(2):150-151
精确地评判下肢慢性静脉病患者静脉返流的部位及程度 ,对选择手术患者及决定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静脉造影及双功彩超是临床主要的评判方法 ,但对双功彩超评判静脉返流程度的参数目前尚存在争论。本研究采用在通术前灰阶血流成像 (B Flow)技术探测静脉返流指数 ,客观地评价B Flow技术评判下肢静脉返流的价值。一、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 :自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4月 ,在我科住院的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患者 4 4例 ,男 2 4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为 (5 1.6± 10 .5 )岁。其中左下肢病变 2 2例 ,右下肢病变 2 0例 ,双下肢同时病变 2…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对比微波消融(MWA)与肝切除术(LR)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CLM)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关于MWA与LR治疗CRCLM的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1 534例CRCLM患者,MWA组685例,LR组849例。经异质性检验,1年总体生存率(OS)(I~2=0%,P=0.72)、3年OS(I~2=0%,P=0.86)、5年OS(I~2=0%,P=0.90)均无明显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WA组与LR组间1年OS[HR=0.99,95%CI(0.95,1.02),P=0.44]、3年OS[HR=1.02,95%CI(0.93,1.11),P=0.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R组5年OS高于MWA组[HR=0.82,95%CI(0.69,0.97),P=0.02]。异质性检验示并发症无明显异质性(I~2=0%,P=0.78),以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W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R组[RR=0.35,95%CI(0.23,0.52),P0.000 01)]。结论 MWA治疗CRCLM早、中期疗效(1、3年OS)与LR相当,远期疗效(5年OS)不及LR,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内镜甲状腺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甲状腺肿瘤是外科常见病 ,尤其是甲状腺腺瘤 ,其癌变率高达 10 % ,外科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肿瘤 ,必要时切除病侧大部腺体。 19世纪后叶 ,TheodorKocher发明了经典的甲状腺切除术 ,一直沿用至今。1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发展史自从 1986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问世以来 ,微创技术在外科各个领域飞速发展。 1996年Gagner[1] 开创性应用内镜技术成功地进行了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 ,提出了甲状腺手术新思路。 1998年Miccoli[2 ] 报道微创电视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 ;Ikeda[3 ] 报道腋窝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 ;至今已提出多种手术径路开展内镜甲状腺手术。 2 …  相似文献   
8.
人工材料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人工材料聚丙烯补片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年来41例病人施行人工材料修复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8例病人得到随访。全组无复发病例,有2例病人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并窦道形成,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人工材料对于腹壁切口疝的修补有良好的疗效.但应严格做好术中无菌操作和积极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9.
胃癌病人血清及肿瘤组织VEGF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VEGF在胃癌病人血清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对64例胃癌病人术前、术后血清VEGF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期检测因非肿瘤疾病手术病人30例血清VEGF水平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的VEGF。结果 胃癌病人术前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二者均较术前升高,肿瘤组术后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术前血清VEGF水平、肿瘤组织中的VEGF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结论 血清VEGF水平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检测血清VEGF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对胃癌浸润、转移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氟尿苷联用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胃癌细胞株 ,观察脱氧氟尿苷 (FUDR)与常用化疗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MTT法测定FUDR与其它四种化疗药的单药和联合用药对胃癌细胞株的抑制率。结果 单种药物化疗敏感性顺序 :GEM >OXA >MMC >FUDR >5FU >CDDP ;联合用药的敏感性顺序 :CDDP FUDR >MMC FUDR >GEM FUDR >OXA FUDR。除GEM FUDR组CI >1外 ,其它三组的CI <1。除MMC FUDR组DRI<1外 ,其他各组DRI均 >1。三组三种药物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相似 ,CI均 <1,DRI均 >1。三种药物联用明显优于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结论 FUDR与MMC或铂类化疗药联用对胃癌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与OXA联用最为理想 ,三药联用优于两药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