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栓酶3号在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杨德同,史留斌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210009重症胰腺炎起病急,病情重笃,复杂多变,近年病死率仍停留在30%~80%的高水平上[1]。抗栓酶3号具有溶栓、抗凝、扩张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作用,对实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建立AHNP的大鼠模型基础上,初步研究急性胰腺炎(AP)的成因及药物对其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微循环技术观察微血管口径、密度、血流速度、血流状态、微区血流量及治疗前后胰淀粉酶的变化及其光镜、电镜的超微病理学改变。结果:生长抑素十四肽组微循环各项指标的改善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胰腺病变程度显著轻于病理对照组。结论:胰腺微循环的障碍可导致AP的发生,而生长抑素十四肽能有效地改善胰腺微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mRNA及IL-10 mRNA表达水平对大鼠肝移植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3组:Ⅰ组为急性排斥组; Ⅱ组为CD4+CD25+T细胞处理组,供体Wistar大鼠,受体SD大鼠;Ⅲ组为移植对照组,供体、受体均为SD大鼠.每组12对.肝移植前7 d,Ⅱ组受体大鼠经阴茎背静脉注射含供体脾淋巴细胞的培养液,Ⅰ组、Ⅲ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 d随机取6只大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细胞因子IL-2 mRNA及IL-10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移植肝内分离出的淋巴细胞含量,同时检测肝脏病理学的变化;另6只观察移植大鼠的生存期.结果 IL-2mRNA在Ⅰ组大鼠移植物内出现高表达,Ⅱ组仅有微弱表达,Ⅲ组则未见表达,IL-10 mRNA仅在Ⅱ组中表达,且表达程度较强.Ⅱ组和Ⅲ组大鼠存活期均超过30 d,与Ⅰ组(8~1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Ⅰ组大鼠移植后肝脏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数量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14.31±3.41)×106 /g比(5.04±1.13)×106 /g和(1.55±0.40)×106 /g,P均<0.01],且显示中度排斥反应.Ⅱ组大鼠有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病理为无排斥或不确定性排斥,且淋巴细胞中CD4+百分比[(43.31±8.07)%]和CD4+CD25+百分比C(11.39±1.92)%]均显著高于Ⅰ组[(33.65±7.25)%,(3.05±0.62)%]和Ⅲ组[(31.18±6.52)%,(3.37±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Ⅲ组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病理为无排斥反应.结论 IL-2参与了移植排斥的发生,而IL-10在CD4+CD25+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0引言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临床应用6a来,已有80家医院使用.尚未发现胰肠吻合口漏[1-5].2001-01/2002-01,我们对49例患者采用单纯捆绑的方法来建立胰肠吻合口(称之为捆绑Ⅱ型,简称Ⅱ型),与同期35例原先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简称Ⅰ型)对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胰肠吻合口漏.Ⅱ型手术简化,时间缩短,十分可靠.1Ⅱ型手术的步骤1.1断胰在拟定切线近端的胰腺上、下缘各缝一针.结扎后再做一个空结,形成一个小圆圈(图1A)备用.采用刮吸法断胰,断面充分电凝止血.胰断端游离3cm,胰管开口分三点外翻缝合在胰断端上,令其始终张开,不必留置导管.1.2空肠断端的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肝移植病人中发生与未发生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肾衰组病人1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与术后发生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关因素包括术前血清肌酐、总胆红素、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尿量。术前血清肌酐高和术中尿量是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ICU留置时间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升高。结论:肝移植术后有较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对术后少尿、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的病人及早实施肾脏替代等治疗能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猪MHC Ⅱ分子的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建立产生病毒颗粒的包装细胞株,体外转导小型猪骨髓细胞并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为研究小型猪转导同种异体MHC Ⅱ分子对于肝脏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诱导提供实验基础和实验材料。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SLA-DRB^dd、SLA-DQA^dd和SLA-DQB^dd克隆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LNCX2上,通过脂质体转染包装细胞AmphoPack^TM-293细胞,从G4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培养上清中获得了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并对体外培养的猪骨髓细胞进行了感染,采用Nothern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了目的基因在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过酶切和测序验证已成功构建了MHC Ⅱ分子的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在转染AmphoPack^TM-293细胞后可以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病毒颗粒,稳定的CFM-GFG418抗性率为6%~11%,RT结果显示抗性细胞中有目的基因的RNA转录产物存在,而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没有。结论重组有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经过包装细胞AmphoPack^TM-293产生的病毒颗粒可以有效地将猪MHC Ⅱ分子转导入猪的骨髓细胞并获得长期稳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防治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防治经验。方法;对20年间收治的1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既往未做过手术,9例为内引流术后癌变。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其中12例表现为化脓性胆管炎,4例为上腹部包块,16例均伴乏力,消瘦。7例既往无手术史的癌变患者中5例行ERCP检查,其中4例合并胆胰管合流异常。手术方式包括剖腹探查术4例,T管引流术4例,囊肿切除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囊肿部分发除,肝左外叶切除2例,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癌变主要位于囊壁者14例,术后病理结果腺癌占多数(13例)。术后生存期为4-31个月,平均12.7月。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预后极差,行内引流术后更易癌变。应以预防为主,对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推荐行囊肿完全切除术。术中冰切片检查有助确诊,对浸润至胰腺的病例应考虑行囊肿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马高祥  史留斌  傅利锋 《浙江医学》2007,29(10):1032-1034
目的在建立猪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该手术对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初步治疗效果,为临床开展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结扎胆总管的方法复制猪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建模时间为8周,建模成功6只。另取健康良种幼猪6只作为供体组,参照有关文献进行麻醉、供体手术及供肝修整。术前、术后当天及第7天观察门静脉压力、血胆红素和肝功能,同时用彩色B超检查门静脉最大流速及流量。结果肝移植术后5只受体猪存活。术后第7天彩超观察存活猪两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现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比宿主肝门静脉血流增多,移植肝功能良好,移植肝回流通畅。BIL、ALT及AST等指标明显好转,术后第7天开腹测量门静脉压力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前(20.76±2.43)cmH2O,术中关腹前(17.6±2.33)cmH2O,术后第7天(14.7±2.25)cmH2O。结论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和提供一定肝功能支持,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在提高外科学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避免传统外科学课堂授课方法的局限性 ,采用 Frontpage98网页编辑软件 ,借外科学本科教材第四版“阑尾炎”一章 ,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作一简要的介绍 ,并阐述其在提高外科学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教学实践显示其可以优化课程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缺氧预适应对内皮细胞冷缺氧/温复氧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的内皮细胞ECV-304分成4组,A组,对照组;B组,冷缺氧/温复氧(A/R)组95%N2/5%a=)2缺氧装置中用4℃UW液保存24h;C组,缺氧预适应组(APC),内皮细胞在缺氧前遭受4个循环短时间缺氧/复氧;D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组:缺氧预适应前,细胞培养液中加入5μmol/L的HIF-1α抑制剂NS398,余同C组。缺氧结束后,各组37℃5%CO2 95%空气中复氧6h。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内皮细胞保护作用通过细胞存活率(台盼蓝拒染法)、LDH释出率及ICAM-1的表达判定。结果 缺氧预适应明显上调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抑制冷保存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表现为更高的细胞存活率,更少的LDH释出和ICAM-1的表达。而HIF-1α抑制剂可逆转这种保护作用。结论 缺氧预适应能有效地抑制冷保存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这种细胞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HIF-1α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