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02例克罗恩病蒙特利尔分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国克罗恩病(CD)患者的蒙特利尔分型、治疗及预后特点,判断临床分型与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治疗方式和预后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 按照蒙特利尔分型对102例CD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并记录ASCA、肠道外表现、治疗方式和随诊情况.比较各亚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我国CD患者以A2亚型(52.9%)为主,回结肠受累(40.2%)和狭窄型病变(53.9%)多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程长短有关(P<0.05),肠瘘与疾病部位有一定关系(P=0.074),B1亚型疾病进展率高于B2亚型(P=0.018),B3亚型手术率最高(P=0.002).ASCA阳性者占40.0%,ASCA阳性与病变部位、疾病行为、病情进展及治疗方式等无关(P>0.05).结论 CD患者的疾病行为随病程延长发生进展,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率上升,发生穿透性病变是手术治疗的首要原因.蒙特利尔分型可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以及癌胚抗原(CEA)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中的作用,评价其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医院接受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检查的患者共78例。根据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8例、低级别上皮内瘤(LGIN)10例、早期胃癌(EGC)23例、进展期胃癌(AGC)16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CEA、胃蛋白酶原、RHBDD1,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GⅠ/Ⅱ在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两比较中,CSG-EGC、CSG-AGC、CAG-AGC和LGIN-AGC组间差异明显(P0.05)。以胃炎-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分组,CEA及PGⅠ/Ⅱ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HBDD1呈上升趋势。结论 PGⅠ/Ⅱ水平减低对早期胃癌具有诊断价值,可用于胃癌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认并量化螺内酯与上消化道出血和溃疡之间的联系。设计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背景环境荷兰的初级保健信息数据库。参加者数据库中从1996年1月1日至2003年9月30日,所有年龄大于等于18岁的人。排除曾有酒精中毒或消化道肿瘤病史的患者。每个胃十二指肠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配比十个对照,按年龄(出生年)、性别和索引日期进行匹配。主要结果评价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潜在的混杂因子对上消化道事件(出血或穿孔)的发生做出校正。结果 在源人群中的306645位患者中,确认523个胃十二指肠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与5230个对照进行配比。正在应用螺内酯治疗与消化道事件风险性增加2.7倍相关联(95%可信区间1.2~6.0)。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风险在使用螺内酯的患者中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的结直肠肿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结局,并分析影响ESD疗效的因素。方法 从2016年1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结肠肿瘤患者中,筛选出病变长径≥20 mm、活检病理为结直肠腺瘤或腺癌的患者共82例,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ESD及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 82例患者病变均为单发,病变长径(29.72±10.74)mm,分为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组46例,主要位于升结肠及回盲部(47.8%,22/46);腔内突出型肿瘤组36例,病变均位于左半结肠,其中约一半位于乙状结肠(52.8%,19/36)。总体的整块切除率81.7%(67/82),治愈性切除率72.0%(59/82),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2.4%(2/82)和1.2%(1/82)。LST-G、LST-NG、腔内突出型肿瘤3组的治愈性切除率[91.4%(32/35)、63.6%(7/11)、55.6%(20/36),P=0.003]和外科手术率[8.6%(3/35)、18.2%(2/11)和36.1%(13/36),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形态为腔内突出型肿瘤(OR=3.396,95%CI:1.014~11.374,P=0.047)和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F2型)(OR=5.508,95%CI:2.216~13.692,P=0.001)是长径≥20 mm结直肠肿瘤ESD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治疗长径≥20 mm的结直肠肿瘤总体有效、安全,但不同类型病变的黏膜下侵犯比例和治疗结局存在一定差异,腔内突出型肿瘤和严重的黏膜下层纤维化是造成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是肠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和黏膜免疫功能失调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显示NLRP3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易感性相关,NLRP3炎症小体可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对实验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其功能缺陷可能导致对溃疡性结肠炎易感.NLRP3炎症小体有可能成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1岁,因寒战、高热、乏力、浓茶色尿28天于2006年6月2日入本院.2006年5月4日受凉后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最高40℃,多在中午出现,隔日发作,伴浓茶色尿,体温正常时尿色正常,无尿急、尿频、尿痛、腰痛,无腹痛.10天后即开始每日寒战、高热.  相似文献   
7.
囊液分析在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济华  陆星华 《胰腺病学》2007,7(2):124-125
胰腺囊性病变包括假性囊肿(pseudocysts,PC)和囊性肿瘤。近些年由于CT影像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胰腺囊性肿瘤仅占胰腺囊肿的10%~15%[1],但种类繁多,并且具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的不同程度分化,其中最常见的病变类型为: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s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与传统的小肠造影进行对比,了解CT小肠成像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已明确诊断的30例克罗恩病患者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小肠成像和小肠造影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肠道和肠外病变的部位、性质进行对比.结果 30例患者中CT小肠成像发现跳跃性病变16例(53.3%),小肠造影发现9例(3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9);对于肠道黏膜病变,CT小肠成像和小肠造影分别诊断了29例(96.7%)和18例(6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小肠造影未见黏膜异常的11例患者中8例行内镜检查,内镜发现浅溃疡伴或不伴黏膜充血水肿5例,单纯的黏膜充血水肿2例,黏膜糜烂1例.CT小肠成像和小肠造影在肠管狭窄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53.3% vs. 43.3%,P=0.375),对瘘管的诊断结果一致(3例),CT小肠成像诊断腹腔脓肿1例.结论 CT小肠成像对克罗恩病病变部位和性质的诊断比小肠造影更具有优势,同时能诊断更多的肠外病变.CT小肠成像将有可能取代小肠造影成为克罗恩病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胰腺囊性病变包括假性囊肿(pseudocysts, PC)和囊性肿瘤.近些年由于CT影像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胰腺囊性肿瘤仅占胰腺囊肿的10% ~ 15%[1],但种类繁多,并且具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的不同程度分化,其中最常见的病变类型为: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s,SCA)占32% ~ 39%;黏液性囊性肿瘤包括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adenomas,MCA)和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 MCAC),共占10% ~ 45%;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占21% ~ 33%[2-3].假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为良性病变,无症状者不必行手术治疗;而黏液性囊性肿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潜在的恶性,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应行手术治疗.因此,术前确定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非常重要,这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内镜超声(EUS)技术的成熟,通过EUS引导下细针穿刺(FNA)只要取得2 ml囊液,就可对囊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胰酶、粘蛋白和细胞等成分进行检测,为判断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CT和MRI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济华  陆星华 《胃肠病学》2006,11(9):561-563
克罗恩病(CD)是一种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其可累及全消化道的仟何部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容易反复发作.常规检查方法如小肠钡剂灌肠和结肠镜检查等虽然能够发现早期的黏膜改变,但不能很好地显示肠壁本身的病变和肠管外并发症。随着CT和MRI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它们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资料,为判断病变的活动度、病变的类型和范围提供更好的依据,进而可以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