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和掌握南京地区参加无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规律 ,对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无偿献血的动员与宣传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献血者身心健康 ,合理地利用该地区宝贵的血液资源 ,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江苏省南京地区不同年龄组的无偿献血者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8~ 2 5岁人群是目前南京地区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材料与方法1 材料 江苏省血液中心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4月无偿献血者统计资料。2 方法 按年龄将 5 72 2 9份 18~ 5 5岁无偿献血者资料分成 8个年龄组 ,分别计算出各年龄组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疗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了解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的现状与规律 ,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临床治疗计划 ,为采供血机构合理地采集、储存并向临床医生提供尽可能新鲜的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为 2 0 0 0年 7月 1日~ 2 0 0 2年 6月 31日期间南京地区 2 2家县级以上医院的临床用血资料。1.2 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 χ2 判定临床用血的全血量与成分血量构成比的差异。统计中的用血量单位是以每 2 0 0ml全血或 2 0 0ml全血所制备出的单一种类的血液成分为一个治疗单位(U)。新鲜…  相似文献   
3.
C-PG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探讨以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为激活剂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用于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筛查的可行性,并调查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缺陷的发生率.测定不同浓度C-PG诱导的健康献血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确定C-PG的最适应用浓度;检测30名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和服药24小时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以确定血小板功能不良的筛查界点值;检测483例血小板捐献者的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对聚集功能不良者进行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测定.结果表明:血小板聚集率随C-PG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C-PG浓度达200μ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达最高;服用阿司匹林24小时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服药前相比,均表现明显减低(P<0.001),但以C-PG诱导180秒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减低最显著.血小板功能不良的筛查界点值确定为C-PG诱导180秒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小于20%;在483例血小板捐献者中,检出25例有血小板聚集功能不良,其中有11例表现为血小板促凝血活性减低.结论: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能有效的检出血小板功能不良者,适用于血小板捐献者血小板功能的筛选;在血小板献血者中,血小板功能缺陷者的检出率大约为5%.  相似文献   
4.
医用电解质溶液作添加液制备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医用电解质溶液作添加液(PAS),建立1种白膜法制备添加液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PAS汇集BC-PCs)的方法。方法从400ml全血中分离白膜层,容量35—40ml,放(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20g添加液(90%复方电解质注射液、8%ACD-A血液保养液和2%含量为50g/L的碳酸氢钠注射液的混合液)稀释白膜,汇集后的白膜在(22±2)℃中,以300×g离心10min,将上层的富含血小板悬液再经白细胞滤除器过滤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制备过程在一个特制的密闭系统内完成。结果共制备30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其容量为(270±32)ml、血小板含量为(2.96±0.31)×1011、WBC混入量为(1.3±0.2)×106、RBC混入量为(5.8±1.1)×109、CD62P表达率为(22.5±10.6)%。保存8d后的pH为7.14±0.04、低渗休克反应率(HSR)为(54.0±8.2)%、CD62P表达率为(45.7±13.8)%。结论由复方电解质注射液、ACD-A保养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的混合液为添加液汇集血小板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在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艾滋病的肆虐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并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指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发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公益事业.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利用兔动物模型研究了糖基化对4℃冷藏保存人血小板体内生存的影响。静脉输注棕榈酸乙酯(0.75g/kg)抑制兔网状内皮系统以建立兔动物模型;应用核素标记法检测血小板生存时间;取浓缩人血小板悬液(2×1012/L),添加5g/L的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UDGGal),置4℃冰箱冷藏保存,尔后测定输入兔模型体内的冷藏人血小板的生存率。结果表明:添加UDGGal的人血小板,冷藏保存10天后输入兔模型体内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与新鲜血小板对照组相近(P>0.05);输注兔模型体内2小时时的血小板生存率在新鲜血小板对照组、冷藏糖基化血小板组和冷藏空白对照组分别为(68.9±8.5)%、(65.4±8.0)%和(5.0±2.6)%。结论: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能保护冷藏保存的人血小板,延长冷藏人血小板在兔模型体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发一种新型血小板添加液(H-sol),并评价其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新型血小板添加液(H-sol)的组成成分:氯化钠80.0mmol/L、醋酸钠25.0mmol/L、氯化钾5.0mmol/L、氯化镁2.0mmol/L、枸橼酸钠15.0mmol/L、葡萄糖15.0mmol/L、碳酸氢钠13.0mmol/L、磷酸二氢钠4.0mmol/L、L-精氨酸180.0μmol/L。将超浓缩单采血小板(PLT≥10×109/ml)悬浮在H-sol和100%血浆(对照组)介质中,置22℃±2℃振荡条件下保存,分别于1、5、7d取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H、葡萄糖、乳酸、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血小板形变能力(ESC)、CD62P表达率。结果血小板保存至7d时,H-sol组(含<10%的血浆)与对照组比较,PLT、MPV、PDW、CD62P表达率、HSR、ES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pH高于对照组(P<0.01),1~7d葡萄糖平均消耗量和乳酸平均产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采血小板在H-sol中的保存效果与100%血浆相同,血小板在H-sol中保存能更好地维持pH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隐匿性”或“窗口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表现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病毒核酸(HBV—DNA)检测阳性者,最常见于HBV高流行区。我国是HBV的高感染地区,但对献血者只进行HBsAg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献血者HBV、HCV、HIV的单人份核酸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Procleix ULTRIO Assay和Procleix TIGRIS System进行献血者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以了解ELISA法筛查的HBV、HCV、HIV漏检率,同时对ID-NAT和汇集NAT(MP-NAT)模式进行比较。方法在进行2次ELISA法筛查的同时,应用ULTRIO试剂在TIGRIS系统上行ID-NAT检测,对有活性的标本再分别进行HBV、HCV、HIV的鉴别测定,对ID-NAT阳性标本再进行8个(MP-8-NAT)和16个(MP-16-NAT)样品的模拟混样检测。结果在10064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10例ELISA法阴性、ID-NAT阳性标本,ELISA法筛查漏检率为0.99‰,该10例标本经鉴别实验确定为HBV DNA阳性;共检出28例ELISA法阳性、ID-NAT阳性标本,其中HCV6例、HBV22例。将28例ELISA法阳性、ID-NAT阳性及10例ELISA法阴性、ID-NAT阳性标本进行8个、16个样品模拟汇集,结果 MP-8-NAT、MP-16-NA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下降为78.6%、75.0%和30.0%、20.0%。结论 2次ELISA法血清学筛查模式存在较高的HBV漏检;ID-NAT的灵敏度高于MP-NAT,对于ELISA法阴性、ID-NAT阳性标本,MP-NAT存在很高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膜微粒的制备及止血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微粒(IPMs)的制备工艺,并对研制的IPMs的止血功能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方法用街头采集的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用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轻离心去除红细胞后,用生理盐水洗涤血小板并调血小板浓度为2×109/ml,置-80℃反复冻溶3次,再用生理盐水洗涤,然后置60℃、20h灭活病毒,用高压匀质机进行匀质化破碎血小板膜,即为IPMs。用粒度测定仪检测IPMs的粒度;应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检测IPMs的体外促凝血活性;将IPMs输入血小板减少症兔出血动物模型体内,观察IPMs止血效果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制备的IPMs颗粒均匀,大小为200~300nm;50μg/mlIPMs相当于250×109/L新鲜血小板的体外促凝血活性;将IPMs按2mg/Kg输入兔血小板减少症的出血动物模型体内,在输注2~12h内,兔耳出血时间和APCT均明显缩短,而其他凝血指标(PT、APTT、Fg、TT)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小板膜微粒止血效果好,输注IPMs并不影响凝血系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生物止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