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内脏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11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共12枚动脉瘤,位于脾动脉3例,肝动脉3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中1例为2枚动脉瘤,肾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1例,其中3例行钢圈+明胶海绵栓塞瘤腔并闭塞载瘤动脉,2例单纯行钢圈栓塞,2例裸支架辅助微弹簧圈(gua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瘤腔,2例植入覆膜支架瘤腔隔绝,1例单纯使用微弹簧圈栓塞瘤腔,1例使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结果 1例位于肾动脉分支的动脉瘤采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手术失败,其余内脏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均获成功,5例行钢圈及明胶海绵栓塞闭塞载瘤动脉后动脉瘤未见显影,2例裸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2例植入覆膜支架瘤腔隔绝术及1例单纯使用微弹簧圈栓塞瘤腔,瘤腔未见染色、载瘤动脉血流通畅。结论血管腔内治疗内脏动脉瘤可使用多种方法及材料,微创、风险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24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单纯内外引流管置入123例,支架118例,其中置入2枚支架者21例。结果术中术后并发症94例,发生率为39.00%,分别为胆心综合征或胆心反射21例,胆道大出血12例,引流管堵塞34例,菌血症13例,胆汁异常分泌7例,引流管脱出异位致胆汁性腹膜炎4例,支架位置不佳3例。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规范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提高并发症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分水岭脑梗塞的介入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水岭脑梗塞患者15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支架处再狭窄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狭窄动脉直径恢复到80%以上,未出现再次梗塞占93.33%,支架处再狭窄占6.67%。结论介入治疗分水岭脑梗塞,可改善患者脑梗塞的现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e tumor,GTT)是一组高度恶性的妇科肿瘤。自大剂量化疗取得成功后,其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高危、耐药、复发和化疗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仍是恶性GTT患者治疗的难点及主要死亡原因。本研究采用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耐药和复发GTT,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16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内外引流管置入87例,支架置入65例。结果并发症发生73例,分别为胆心反射21例,胆道大出血10例,引流管堵塞31例,菌血症11例,胆汁异常分泌4例,引流管脱出4例,支架移位3例。结论规范操作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选择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9-02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予以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临床症状出现3 d及以内),对照组予以延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临床症状出现3 d以后)。对比2组栓塞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以及血清MMP-9、MBP水平。结果研究组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NIHS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较大,2组NIHSS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BI评分呈增高趋势,且研究组BI评分增高幅度较大,2组BI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血清MMP-9、MBP水平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血清MMP-9、MBP水平降低幅度较大,2组血清MMP-9、MBP水平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与对照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早期(发病3 d内)行介入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清MMP-9、MB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辅助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6例,予微弹簧圈栓塞的作对照组,予微弹簧圈栓塞联合血管内支架辅助的作研究组,分析两组疗效、治疗相关指标、预后、并发症、复发等。结果研究组进行性头痛、嗜睡、动眼神经麻痹等8.33%、5.56%与2.78%,均比对照组27.78%、25.00%与19.44%少(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50.36±4.73)min、住院时间(8.13±1.64)d均比对照组(66.24±5.36)min、(13.57±1.82)d少(P〈0.05);同时随访1年研究组再出血5.56%、载瘤动脉狭窄2.78%等并发症比对照组25.00%、8.33%少(P〈0.05);随访1年和2年研究组复发率11.11%、16.67%均比对照组30.56%、38.89%少(P〈0.05);随访2年内研究组动脉瘤的完成闭塞率83.33%,比对照组63.89%高(P〈0.05)。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予血管内支架辅助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且预后生活质量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是治疗肝硬化继发脾亢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可产生多种严重并发症。1998年3月至2004年3月,我们对65例肝硬化继发脾亢患者实施PSE治疗,其中14例发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