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科自1991年起为预防和解决食管贲门癌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的问题,经过对文献复习及临床实践研究出胃腔内直视下胃食管全层吻合术式,经过动物实验于1991年末应用于临床,已经为24例患食管下段癌、贲门癌的患者应用,除了2例在开始时由于胃残端渗血、止血效果不好,改用其它术式外,其余22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一吻合狭窄及吻合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脏的保护作用以及添加细胞保护因子三甲氧苄嗪后对保护液作用的影响。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和TMZ组,每组6只。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经右肺动脉灌注4C乳酸林格液,实验组经右肺动脉分别灌注4C肺保护液,TMZ组经右肺动脉分别灌注4C含三甲氧苄嗪肺保护液。体外循环结束后90min,取左右肺下叶背段组织做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CPB后对照组肺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升高,加入肺保护荆的实验组明显下降,而TMZ组在CPB后虽有增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肺组织中的NO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肺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肺泡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实验组、TMZ组右肺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结论:CPB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CPB造成的肺组织损伤,而含三甲氧苄嗪的肺保护液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病儿,男,13个月,病案号157363,以“呼吸困难一个月,哭泣及活动时加剧,并出现紫绀”于1991年10月29日入院.病儿有反复肺内感染病史.查体:呼吸40次/分,口唇紫绀,躁动不安,余未见异常.胸片见右后上纵隔有一约5cm×3cm×3cm的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密度均匀,类似水样密度,位于气管和食管之间.病儿于1991年11月12日在全麻下行右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后纵隔,奇静脉上方,食管与气管之间,约5cm×4cm×3cm,有囊性感.剪开纵隔胸膜钝性分离见囊肿与食道关系密切,切开囊肿见有白色胶冻样物质溢出,约50ml,切除大部分囊肿壁,残留部分以碘酒涂拭两遍.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结核的病例特点,对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收治的25例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确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例中,误诊病例16例,其中误诊为椎体肿瘤7例,误诊为椎间盘炎6例,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骨折2例,误诊为嗜伊红细胞肉芽肿1例;漏诊腰椎结核病例9例,其中椎间盘炎3例,椎间盘突出2例,腰椎滑脱2例、腰椎椎体肿瘤2例.腰椎结核均通过腰椎穿刺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报告确诊.结论 腰椎结核的诊断需通过详细分析病史、临床表现,详细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依靠术前腰椎穿刺活检或腰椎手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GLP-1免疫反应活性(GLP-1-IR)细胞在成人胃肠道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5-65岁之间成人手术后肠道标本GLP-1-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 证实成人肠道中GLP-1-IR细胞(L细胞)的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是结肠和回肠。结论 成人肠道中GLP-1-IR细胞分布不均,各段肠管L细胞的密度由近端向远端递增。  相似文献   
6.
Ivorlewis与Sweet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癌Ivor lewis和Sweet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并评价其效果及心肺保护作用。方法:将食管癌病人临床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实行Ivor lewis和Sweet手术,对术中后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发生率等项指标进行检测和临床评价。结果:Ivor lewis组SBP,DBP,HR值基本接近正常范围,Sweet组高于此范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Ivor lewis组低于Sweet组(P〈0.01)。结论:Ivor lewis术式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Sweet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weet组。Ivor lewis手术有利于心肺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大鼠脊髓再灌注损伤中三甲氧苄嗪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三甲氧苄嗪对大鼠脊髓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 5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三甲氧苄嗪组 ,每组 15只。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假手术组不阻断主动脉 ,对照组在肾动脉以下及髂动脉以上同时阻断主动脉 2 0min ,三甲氧苄嗪 (TMZ)组于主动脉阻断前 10min静脉内注射三甲氧苄嗪 (3mg/kg) ,余同对照组 ,2 0min后开放主动脉。分别于阻断主动脉前、松开主动脉前和松开主动脉后2h取静脉血测定丙二醛 (MDA)含量。术后 4 8h按Tarlov评分标准评价动物后肢神经功能 ,然后处死动物 ,取脊髓进行含水量、MDA含量测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TMZ组血中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TMZ组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TMZ组脊髓含水量、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TMZ组光镜下脊髓病理改变轻微 ,而对照组较重 ,两组病理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三甲氧苄嗪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