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 CSA 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丁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74,P <0.05)。两组治疗后的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椎动脉血流速度为(38.44±2.20)cm/s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6±3.5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5,P <0.05)。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56.34±4.10)cm/s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9±3.9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841,P <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较单纯采用药物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模式将本院治疗单侧上肢的带状疱疹痛和臂丛神经损伤后出现机体疼痛的88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周围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较对照组的22.70%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臂丛神经阻滞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采取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较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上肢疼痛感,不良反应少,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轻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66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麻分别注入轻比重(QB组)和重比重(ZB组)浓度为5%布比卡因.观察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同时观察两侧痛觉平面,患肢的有效镇痛时间及麻醉完全消失时间和健侧肢体可活动时间.结果 两种方法麻醉后各时间段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QB组血压降低更明显(P<0.05),但2组血压降低幅度均小于麻醉前血压的20%(P<0.05);两种方法比较,健侧可活动时间、患侧肢体有效镇痛时间、麻醉完全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老年患者而言,当腰麻药液浓度、注药剂量和注药速度相同时,轻比重腰麻在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不比重比重腰麻有优越性,而且麻醉作用时间相近,它的优越性仅体现在可避免麻醉后体位改变引起的血压波动和为手术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仅采用阿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神经阻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7 d(T1)、治疗后半年(T2)、治疗后1年(T3)、治疗后2年(T4)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1、T2、T3、T4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均较T0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T1、T2、T3、T4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相比,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更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