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枕又称“失枕”,临床上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轻者4—5天自愈,重者疼痛严重并可向头部及上肢放射,可延至数周不愈。 1.临床资料 30例均为门诊患者,患者均是晨起时感觉颈部疼痛,颈部活动明显受限,甚者疼痛可牵及头部、上背部及上臂部,患处有肌紧张,明显压痛。 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2006年厦门市中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伤害每年导致全球500多万人死亡和更多的人残疾,为大多数国家居民的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是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伤害由于其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消耗着大量的卫生资源,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盆腔血管形态学研究的可行性,重建盆腔血管,观察正常人体盆腔血管一般形态。方法:经肘正中静脉为16名正常受试者注射造影剂后,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扫描,图像采集后经遮盖容积重建(S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盆腔动、静脉,鉴别显影血管及各血管分(属)支。结果:全部受试者中均显示出3-4级血管,平均显影时间为30s时可以清晰的显示动脉系统,90~130s之间为二者共同显示,并且在130s时静脉系统显影最为清晰,而230s后由于组织强化作用显著增强,静脉边缘显示不够清晰,但是相对独立。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作为解剖学手段,应用于正常人体盆腔血管形态学研究,并且随软件的升级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分离动静脉,对于今后临床盆腔血管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重建成人髋关节周围血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髋关节周围血管研究的可行性,观察重建髋关节周围血管一般形态及分布规律。方法:16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扫描,图像采集后经表面显示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容积法(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髋关节周围动、静脉,鉴别显影血管及各血管分(属)支。结果:16例均可显示出3-4级血管,平均30s可以清晰的显示动脉系统,90~130s之间为动、静共同显示,并且在130s时静脉系统显影最为清晰,而230S后由于组织强化作用显著增强,静脉边缘显示不够清晰。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作为正常人体髋关节周围血管解剖学研究的手段,随着软件的升级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分离动静脉,对于今后临床髋关节疾病的研究及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观察11例(18髋)下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闭孔动脉及臀下动脉起点、分布及走行。结果显示,旋股外动脉主要起于股深动脉;旋股内动脉起始点不恒定;闭孔动脉多起于髂内动脉干前支,并与旋股内动脉形成吻合;臀下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干前支,75%与旋股内动脉分支、60%与旋股外动脉分支形成吻合。认为旋股内、外动脉是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主要靶血管,闭孔动脉、臀下动脉常作为补偿靶血管;DSA技术有助于判断股骨头颈血管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源性马尾神经综合征外科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椎间盘源性马尾神经综合征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8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因素、病程、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治疗的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随访时间5-77个月。结果:慢性发病者手术时机与疗效无明显的关系。急性发病者其疗效与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发病1周、2周和4周以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0%、60%和40%。结论:手术是椎间盘源性马尾神经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诊断一经确立,应尽快手术。  相似文献   
8.
病历报告:蔡××,女,38岁,农民。以右大转子痛性肿块13年为主诉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一),无腹痛,右大转子周围可触及边缘不具体的硬性肿块,轻压痛,不活动。X 线示右大转子有溶骨性破坏。手术切除约800克白色质如橡皮样组织。术后病理证实为骨韧带样纤维瘤。随访2年无复发。骨韧带样纤维瘤又称硬纤维增殖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是一种极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择C4~7为实验节段。按正常组,手术组,在2N·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在6个运动方向上,手术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增加(P>0.05,t前屈=-1.932,t后伸=-1.447,t左弯=-1.772,t右弯=-2.768,t左旋=-1.743,t右旋=-1.753),差异无显著性。②运动范围的总和,手术组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F=17.448)。结论: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在颈椎运动范围总和的增加,对某一方向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颈前路显微椎间孔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择C4~7为实验节段。将标本分为5种状态,A:单节段完整状态,B:多节段完整状态,C:单间隙钩突切除,D:三间隙钩突切除,E:单间隙钩突切除联合椎体部分切除。应用脊柱三维运动分析仪测试在上述5种状态下标本在6个方向上三维运动范围(ROM)的改变,将5种状态分为单节段和多节段两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单节段组两种手术状态在前屈轴向与完整状态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后伸轴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侧屈和轴向旋转方向无差异,两种手术状态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多节段组任一运动方向上手术状态与完整状态ROM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运动范围总和上,两种状态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前路椎间孔显微减压术将导致颈椎静态稳定性的轻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