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 观察拉米呋定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 [方法 ] 3 5例B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 18例C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同时给予拉米呋定 10 0mg ,每天 1次 ,疗程 1年 ,观察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 B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C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 拉米呋定对B基因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高于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拉米呋定用于治疗有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代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组46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LAM组47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ADV组4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第6个月、12个月时观察肝功能、肝功能Child-Pugh计分以及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肝功能好转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肝功能Child-Pugh计分改善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3.
苦参素联合发酵虫草菌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2年11月~2004年10月期间,采用苦参素胶囊联合发酵虫草菌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0例,并与干扰素针组进行对照,取得相似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B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组)及23例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组)均给予干扰素α-1b500万u,肌内注射,隔日一次,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C组在HBV-DNA阴转率(60.0%、39.1%)、HBeAg阴转率(42.9%、30.8%)、抗HBe阳转率(35.7%、23.1%)、ALT复常率(85.0%、73.9%)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t=1.86、0.69、0.68、0.79,均P〉0.05)。结论干扰素α-1b抗病毒疗效在B、C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1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Ⅰ组38例,给予传统治疗;对照Ⅱ组42例,给予传统治疗+抗病毒治疗;治疗组46例,给予传统治疗+抗病毒治疗+扶正化瘀胶囊,扶正化瘀胶囊治疗24周;3组患者治疗观察48周. 结果 对照Ⅰ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Child-Pugh评分下降和血清透明质酸(HA)、房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对照Ⅱ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Child-Pugh评分下降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治疗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和Child-Pugh评分下降均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1或P<0.05). 但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改善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清蛋白上升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可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同时应用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和提高患者的血清清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用拉米夫定治疗和护理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携带者85例,在初治抗结核治疗同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5例(5.9%)因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过重及尿酸过高等不良反应停药,高龄4例(4.7%)因自身及家属拒绝接受抗结核治疗,2例(2.4%)因病重并发肝衰竭死亡;74例(87.1%)全程完成抗结核治疗,肝功能受损程度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小于60U,经护肝治疗下逐渐恢复正常,HBV-DNA控制在103copies/ml以下。结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同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携带者效果良好,可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和乙肝病毒复制所致肝损害,治疗中必须密切监测复查肝肾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氨浓度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对420例慢性乙肝病人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用谷氨酸脱氢酶两点法测定病人的血氨浓度,同时对随机选取的70例Hp阳性乙肝患者进行抗Hp治疗.结果血氨浓度重度肝炎组[(87.0±14.7)μmol/L]高于轻度[(59.0±18.9)μmol/L]和中度[(62.0±20.1)μmol/L]肝炎组(均P<0.05).血氨浓度轻度、中度、重度肝炎组病人中Hp感染者[(56.0±14.7)μmol/L、(58.0±17.9)μmol/L、(87.0±14.7)μmol/L]与非感染者[(55.0±14.7)μmo1/L、(60.0±15.5)μmol/L、(86.0±20.1)μmol/L]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伴Hp感染的乙肝病人抗Hp治疗前血氨浓度[(59.0±15.4)μmol/L]与治疗后血氨浓度[(64.0±21.5)μmol/L]的差别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肝患者的血氨浓度与是否存在Hp感染无关,而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赵肖霞  厉景南 《海峡药学》2011,23(7):211-213
目的评价治疗精神分裂症的3种常见药物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1月--2009年12月以来于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8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利培酮、喹硫平、氯丙嗪3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3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并采用经济学和数学方法计算3种药物的经济效果;结果3组的成本效果比(△C/△E)差异较大,其中最小的为喳硫平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为-1.78。其次是氯丙嚓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为0,最大为利培酮治疗组;结论喹硫平的成本效果最低,其次是氯丙嗪,二者差异不大.均显著低于利培酮。因此.临床上可推荐用这两类药物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HBV基因型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在慢性乙肝中与肝功能损伤、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为初步估计病情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对53例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进行了基因分型,同时检测肝功能,HBV-DNA病毒复制载量,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检测到B型为35例(66.03%),C型18例(33.97%);重度慢性乙肝组的C基因型比例高于轻、中度慢乙肝组(p<0.05);C型谷丙转氨酶水平、胆红素水平均高于B型(p<0.05);而C型HBV-DNA病毒复制水平与B型HBV-DNA病毒复制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度慢性乙肝组的C基因型比例高于轻、中度慢乙肝组,C基因型肝损比B基因型严重,而两者HBV-DNA复制水平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以肝损害为主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3例以肝损害为主的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入院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100%)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或)总胆红素(TB)升高;17例(73.9%)患者有肝病临床表现,仅有2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分别有23例(100%)和21例(91.3%)患者有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和尿铜增加;13例(56.5%)患者角膜K-F环阳性;首诊误诊率达43.5%,最常见的误诊疾病为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2例患者死亡。结论以肝损害为主的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误诊率高,血清铜蓝蛋白、尿铜、血清铜以及角膜K-F环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