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医师选择敏感药物有效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10-2012年475株PAE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PAE分离培养、鉴定严格按照WHO规定的临床微生物学操作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评价采用WHO及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5软件分析。结果 3年培养出的475株PAE高检出部位主要是:呼吸道241例占50.7%、泌尿道103例占21.7%、手术切口及创伤分泌物47例占9.9%等;3年PAE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耐亚胺培南PAE 3年耐药率分别为7.2%、9.6%、14.1%;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均>66.0%;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15.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医院临床流行的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长,动态监测PAE的耐药性变迁,强制性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对临床针对性治疗感染性疾病与延缓多药耐药菌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姚明  危艳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479-480,483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贝那普利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口服治疗。治疗6月后比较两组降压效果及超声心动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6月观察组患者降压疗效评定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优于对照组81.4%(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及舒张期末室间隔(IVS)厚度显著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效果理想,可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P阳性者58例,HP阴性者52例。比较两组患者TNF-α、IL-8及hs-CRP水平及根除HP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 HP阳性者TNF-α、IL-8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HP阳性组活动期胃炎患者TNF-α、IL-8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根除HP治疗后TNF-α、IL-8及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8及hs-CRP水平的升高与胃黏膜HP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活动期胃炎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酶活性(Lp-PLA2)、D-二聚体(D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鄂州二医院和鄂钢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CHD的住院患者480例,记录患者入院后24h内空腹hs-CRP、Lp-PLA2、DD及其他临床资料。于2012年8月至10月进行电话、门诊或者住院随访,了解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成功随访458例(95.4%),随访时间为(30.8±3.9)个月。72例发生不良事件(15.7%),死亡14例(3.1%)。(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hs-CRP、Lp-PLA2、D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s-CRP、Lp-PLA2、DD水平进入回归方程,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相比,发生不良事件组的性别OR值1.647(95%CI:1.543~1.759,P0.001),hs-CRP的OR值为2.235(95%CI:2.064~2.420,P0.001),Lp-PLA2的OR值为0.644(95%CI:0.569~0.729,P0.001),DD的OR值为1.918(95%CI:1.594~2.309,P0.001)。结论 hs-CRP、Lp-PLA2、DD水平可以预测CHD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浓缩裂解煮沸法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浓缩裂解液煮沸法提取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的影响。方法通过浓缩裂解液煮沸法和直接裂解液煮沸法同时提取血清HBV DNA,在不同浓度梯度比较FQ-PCR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浓缩裂解液煮沸法所得HBV DNA量高于直接裂解液煮沸法,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例约为(20-40):1。结论浓缩裂解液煮沸法较直接裂解液煮沸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低浓度范围内与临床上的诊断较相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沉淀煮沸裂解法中的煮沸时间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结果的影响,规范试验操作。方法采用沉淀煮沸裂解法提取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型肝炎)DNA,煮沸时间为5、7、9、10、11、13、15mi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DNA,比较不同煮沸时间检测乙肝DNA的结果。结果煮沸时间在(10±5)min内检测乙肝DNA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淀煮沸裂解法中的煮沸时间煮沸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对乙型肝炎DNA检测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凝聚胺法(MPT)、微柱凝胶法(MGT)两种交叉配血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以1456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MPT、MGT两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试验过程中的阳性患者行不完全抗体检测,评价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MPT、MGT两种交叉配血方法总阳性率分别为5.5‰、9.6‰,次侧阳性率分别为3.4‰、8.9‰,次侧阳性率经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侧阳性、总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T方法学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符合率分别为100%、99.9%、0.99、99.9%均好于MPT。结论微柱凝胶法适于输血工作的标准化检测,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有优势,凝聚胺法能为急诊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在输血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2 590例输血患者(观察组)的不规则抗体,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以1 346例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的输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10.03‰(26/2 590),其中抗-E抗体3.86‰、抗-D抗体2.32‰;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与妊娠及多次输血有关,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16‰,与对照组输血反应发生率3.71‰经卡方检验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与多次输血是不规则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有利于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