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是否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对脑电活动的影响当中起诱发作用。方法收集118例轻-中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40例正常成人的相关信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APOE基因型。在伤后1~3 d,对所有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在清醒、安静、闭目、血糖正常状态下对所有正常成人进行脑电图检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定量脑电数据。结果40例正常成人中,APOEε2、APOEε3、APOEε4基因型之间定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7);118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脑电活动在APOEε2、APOEε3、APOEε4基因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与APOEε3携带者比较,APOEε4携带者的慢活动明显增多,而APOEε2携带者的慢活动相对减少。结论携带不同APOE基因的正常成人脑电活动无差异;在颅脑创伤的诱发下,APOE对脑电活动的影响则表现出亚型特异性;APOEε4对颅脑创伤后的脑电活动带来负面影响,APOEε2则对创伤后的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E)对轻、中型创伤性脑损伤后急性期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112例轻、中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APOE基因型;在伤后1周内对全部患者进行两次脑电图检测,采用定性及定量的方法判断脑电活动的变化;对APOE分型结果、脑电图及临床资料等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别进行x2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的APOE分型分布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g定律;在22例APOEε4携带者中有12例(55%)脑电图加重,其比率明显高于非ε4携带者(18%,P<0.01);通过定量指标的分析发现,经过4~5 d的正规治疗,携带APOEε4的患者脑电图慢波增多(P<0.01),而携带APOEε2、APOEε3的患者脑电图慢波减少(P<0.05),APOEε2携带者前后两次脑电图慢波减少的程度较APOEε3携带者更明显(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APOEε4是脑电图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是轻、中型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电图加重的危险因素,而APOEε2有利于脑电活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与脑血管淀粉样变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06—2014-06我院住院治疗的HICH患者(脑出血组)及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成人(对照组)的标本及资料,其中脑出血组300例,对照组150例,采用H-E染色及刚果红染色对脑出血组脑标本进行染色观察;PCR-RFLP检测2组apoE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采用半定量RT-PCR测量β淀粉样蛋白前体(Aβ16-17)的表达,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脑出血脑标本在显微镜下可见血管壁中层和外膜有淀粉样物沉积,H-E染色时呈现非结晶嗜伊红物质,而刚果红染色后淀粉样物质呈桔红色改变。ApoE基因型频率脑出血组以ε3/ε3、ε3/ε4最多,ε2/ε2及ε2/ε3最少。脑出血组ApoEε3基因较对照组显著减少,ApoEε4基因显著增加。ApoE对Aβ16-17的表达有显著影响,其中ε2及ε4基因使脑出血Aβ16-17表达增多,ε3基因使脑出血Aβ16-17表达减少。结论 ApoE对高血压脑出血有影响,ε4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子,ε3可能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保护因子。ε2及ε4基因增加脑出血Aβ16-17的表达,ε3能降低脑出血Aβ16-17的表达。ApoE通过影响淀粉样蛋白的代谢而影响高血压脑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适应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球囊再塑形技术、载瘤动脉闭塞术、双微导管技术等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判断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判断患者预后。结果:治疗后完全栓塞22个,次完全栓塞12个,不完全栓塞6个;患者永久性致残2例,死亡1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30例,康复23例(76.7%),显效4例(13.3%),好转2例(6.7%),死亡1例(3.3%)。结论:结合患者颅内动脉瘤的类型,采取不同类型的血管栓塞技术进行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代表载脂蛋白,APOE代表编码载脂蛋白的基因)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于入院时收集79例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入院当天和发病后第3~5天行脑电图检查以评判脑功能。与第1次脑电图比较,如随访脑电图α波频率下降、慢波增多或波幅下降等判定为脑电图异常程度加重。反之,未出现上述情况者则判定为脑电图异常程度减轻。APOE基因多态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而确定。结果在17例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中有10例(58.8%)脑电图异常程度加重,明显高于非ε4携带者(29.0%,P=0.023)。而ε2、ε3携带者中出现脑电图异常程度加重比例与非ε2、ε3携带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Fisher分级(P=0.028,OR=2.917,95%CI=1.124~7.572)及ε4(P=0.027,OR=3.492,95%CI=1.150~10.604)均是动脉瘤性SAH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 349例TBI患者,道路交通伤542例,高处跌落332例,重物砸伤291例,其他原因184例。其中47例在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感染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1~65岁,平均42.0岁;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2匹配的原则选取94例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TBI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36例;年龄20~65岁,平均40.7岁。分析TBI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TBI患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主要与开放性创伤、受伤至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有关(OR=1.629、95%CI:1.284~4.429,OR=1.531、95%CI:1.227~4.302,OR=1.776、95%CI:1.363~5.728,OR=0.601、95%CI:0.275~0.930,P0.05),与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关系不显著(OR=0.581、95%CI:0.241~0.836,P0.05)。结论 TBI患者术后容易并发颅内感染,开放性创伤、受伤至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时间是TBI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白蛋白水平是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发病的关系. 方 法 设计对照研究,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8例HICH患者(HICH组)及84例正常成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APOE基因型,比较2组对象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不同A POE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出血部位、血肿大小等因素的差异. 结果 HICH组有吸烟嗜好、糖尿病史的比例以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CH组APOEε3/4基因型及APOEε4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POEε3/3基因型、APOEε3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CH组中APOEε3/4基因型及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的发病年龄≤45岁和浅部出血的比例以及LDL-C及TC血浆浓度均明显高于APOEε3/3基因型及APOEε3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病时收缩压明显低于APOEε3/3基因型及APOEε3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对HICH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影响因素包括发病年龄、血压、血脂以及出血的部位,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淀粉样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和经颞叶皮质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壳核出血的优劣性.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壳核出血病例73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经外侧裂岛叶进入血肿腔,B组经颞叶皮质进入血肿腔.对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血肿清除量与再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术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操作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进入血肿腔更容易、血肿残腔止血更顺利、对意外发现血管病变处理更方便、去骨瓣减压病例数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95%以上的例数较经颞叶入路为多,再出血例数较经颞叶入路为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清除脑壳核血肿,经侧裂岛叶入路较经颞叶皮质入路更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皮质中神经丝的改变,同时检测Calpain活性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治疗颅脑损伤的意义。方法 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颅脑损伤组(颅脑损伤后6h、12h、24h、72h)共5组,每组5只。采用Myneurolab脑立体定向仪和Benchmark颅脑损伤撞击器制作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时间点损伤灶周围皮层中神经丝的形态改变,检测Calpain活性的变化。结果颅脑损伤后,神经丝的结构紊乱,降解逐渐增多,伤后24h时降解达到最高点,随后降解的神经丝逐渐减少。颅脑损伤后Calipain活性随时间逐渐升高,伤后24h时活性达到最高点,随后逐渐降低。结论颅脑损伤后神经丝降解的机制可能与Calipain活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条件下以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均选择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其中7例联合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对术后肿瘤切除程度根据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3例;Ⅳ级切除8例。术后出现昏迷2例;面神经功能小于Ⅲ级7例;眼球运动障碍11例;听力障碍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1例。15例随访6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3例;Ⅳ级切除8例。术后出现昏迷2例;面神经功能小于Ⅲ级7例;眼球运动障碍11例;听力障碍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1例。15例随访630个月,术前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大部分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内10例无肿瘤复发及残余肿瘤进展,5例肿瘤明显复发再次手术。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是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方式,具有暴露满意、手术创伤小的优点。联合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进一步增大幕下的暴露范围。对于无法全切的SimpsonⅢ级以上肿瘤,术后可辅助γ刀放射治疗抑制残余肿瘤进展,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