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控制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硬膜外腔用药:2%利多卡因注射液18 mL加芬太尼0.1 mg(2 mL);B组硬膜外腔用药:2%利多卡因注射液18 mL加生理盐水2 mL;连续分别记录麻醉前、插管中、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麻醉前比较,A组术中各时点MAP、HR及Sp(O2)各观察时点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1)。结论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控制由于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患者能安全顺利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卢红珊 《右江医学》1995,23(1):45-46
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的配合田阳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卢红珊外伤肝破裂,在短期内丧失大量血液,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出现失血性休克,病情危笃,必须及时进行治疗,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手术室护士首先要熟悉外伤性肝破裂的抢救措施,才能有条不紊地与麻醉师、手术室医师密切...  相似文献   
3.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在我国约为1‰左右,正常的胎儿在第五周后开始由一些胚胎突起逐渐互相融合成面部,如未能正常发育便可发生畸形,如唇腭裂.该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最合适的手术年龄是:单侧唇裂3~6个月,双侧唇裂为6~12个月,腭裂修补在2岁左右[1],此时幼儿手术耐受能力增强,唇部解剖标志清晰,腭部骨瓣容易剥离,血管细,出血少,术野较清楚,过晚手术将影响颌骨发育.……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医疗、教学、科研、诊断的一个重要场所.许多疾病在内科治疗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得以治愈,而手术所需的器械、敷料等须通过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后方能用到手术中.无菌物品质量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无菌物品在保障诊疗、满足医疗科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其物品的包装及装载技巧是消毒灭菌的关键,如果包装及装载不当,将直接影响灭菌效果,续而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降低剖宫产产妇寒颤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安全性。方法2001年起我们通过对剖宫产产妇寒颤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对策,采取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提高室温、输注温液体、温盐水冲洗切口、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或曲马多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004至2006年剖宫产产妇寒颤发生率比2001至2003年明显降低。结论对剖宫产产妇采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妇寒颤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刘芳印  卢红珊 《右江医学》2007,35(1):108-109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腋下温度超过37℃,口腔温度超过37.5℃或肛温38℃以上,一昼夜温度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3岁以下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从母体获得免疫力逐渐消失,而后天免疫尚未健全,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下中枢活动过程不稳定,容易出现高热。当体温过高时,可引起心动过速、代谢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临床中偶有患儿术前未发热,但术中却出现体温升高现象。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手术124例,出现术中发热12例,现就其发热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将90例择期施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45例,分别记录麻醉前、插管中、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较,A组术中各时点MAP、HR各观察时点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比单纯全麻能较好地抑制胃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患者能安全顺利通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8.
弧形气压止血带保护套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止血带时,通过改进使用方法检测其止血效果及止血带损伤情况。方法以成人下肢手术为例制作弧形气压止血带保护套。选择施行择期下肢膝关节以下部位手术的成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弧形气压止血带保护套组(改良方法组)各50例。传统方法组先用1张纱布垫缠绕肢体皮肤,缠上止血带,再用绷带缠在止血带上加以固定;改良方法组将保护套衬垫面缠在肢体上,在衬垫面上缠止血带,将反折面向上反折固定保护止血带,反折面两端的布带绑在保护套上。比较两组气囊止血带压力、止血效果及止血带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气囊止血带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方法组气囊止血带压力低于传统方法组;两组充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效果及止血带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方法组手术时止血效果及减压后出现的止血带损伤进行综合判断,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方法组。结论使用弧形气压止血带保护套能有效降低气囊止血带压力而不延长充气时间,达到止血效果及减少止血带损伤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