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民医院2018年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MIC法,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7年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对2018年细菌耐药资料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18年共收集非重复分离菌8534株,革兰阴性菌为67.8%(5784/8534),革兰阳性菌33.2%(2750/8534).排名前三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08株,检出率为37%(308/83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18.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1%;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4.4%.结论:对细菌耐药性进行长期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独活寄生汤提取物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机理。方法:选取6-8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各8只。退变组和中药组白兔制作椎间盘退变模型,中药组给予独活寄生汤的水煎剂喂养,退变组、对照组不予中药喂养,8周后,每组取1只白兔对其进行椎间盘切片观察;24周后,对每组剩余的白兔取L4-L5椎间盘染色观察,培养软骨终板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并测其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对照组软骨终板矢面观,周边较厚而中央较薄,中央部血管芽较多且较膨大,周边部血管较少且较细小。对照组软骨终板结构,可见深层软骨细胞胞体较大,胞核相对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而表层软骨终板细胞胞体扁平,胞核亦呈扁平状,在软骨终板与椎体股之间可见潮标。中药组软骨终板厚,细胞数目较多,血管芽直接与软骨终板接触,潮标未见前移。退变组软骨终板较对照组明显变薄,细胞数亦减少,潮标明显前移,血管芽周围钙化,包裹血管芽大部分。退变组软骨终板变薄,细胞数减少,染色较淡。中药组软骨终板细胞培养液中IL-6和TNF-α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退变组(P〈0.05),IL-1β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退变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提取物对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白兔腰椎间盘IL-1β、IL-6、TNF-α有促进作用,可能为其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胆固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胆固醇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别以浓度为6.25、12.50、25.00、50.00 mg/L的胆固醇作用于ECV304细胞48 h,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浓度,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活性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结果 与无胆固醇组比较,胆固醇浓度为50.00 mg/L时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增加;25.0 mg/L,50.0 mg/L浓度组培养液中NO浓度显著降低;胆固醇浓度为6.25、12.5、25.0、50.0 mg/L组与无胆固醇组比较,随着胆固醇浓度提高,培养液中NOS活性逐渐降低,MCP-1浓度逐渐增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定浓度的胆固醇能直接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影响内皮细胞的部分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胆固醇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以50.00 mg/L的胆固醇作用于ECV304 48 h,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无胆固醇的对照组比较,50.00 mg/L胆固醇使ECV304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胆固醇能降低血管内皮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金雀异黄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核因子κB激活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为对象,用5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细胞2 h,并加入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素(10,30,90 mol/L)对其进行干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核因子κB亚单位p65核移位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κB抑制蛋白-α含量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生成量.结果 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2 h后,其核移位阳性细胞数为76.67±3.21,与空白组1.33±0.58相比明显增加(P<0.01),再与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素共同孵育2 h后,核移位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8.33±2.52,19.67±1.53和15.67±2.89,与单纯给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相比明显减少(P<0.01),且随着浓度升高有递减的趋势;30,90 μmol/L金雀异黄素能明显增加细胞内κB抑制蛋白-α的含量;各组细胞培养液内的一氧化氮生成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金雀异黄素能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核因子κB的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增加细胞内κB抑制蛋白含量,未发现与一氧化氮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