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鼻疗法是临床中常见的中医外治法之一,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相比于口服给药,鼻疗法更为迅速、简便,正如《医门法律》云"鼻窍为脑之门户,故即从鼻中行其宣利之法,乃最神最捷之法"。中国历代医家对鼻疗法治疗头痛均有相关记载,通过对中国古代文献关于鼻疗法治疗头痛进行归纳总结,将鼻疗法分为灌鼻法、塞鼻法、吹鼻法、搐鼻法、吸鼻法等不同方式,了解鼻疗法治疗头痛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头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动脉血乳酸检测对心肺复苏(CRP)后患者短期 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43 例CRP 后恢复自主循环患者,依据随访1 个月预后结局差异, 将其分为观察组(24 例,随访1 个月发生死亡、处于植物状态或简单生活不能自理)和对照组(19 例,随访 1 个月后意识清晰,生活能部分自理或合并有轻度神经障碍)。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NSE、动脉血乳酸、N 末 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指标;评估并比较两组氧合指数(O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应用单因素直线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 分析与CRP 后患者GOS 评分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SE 联合动脉 血乳酸对CRP 后患者预后的最佳预测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NSE、动脉血乳酸及APACHE II 评分较高(P <0.05),而GCS 和GOS 评分较低(P <0.05),OI 与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单因素直线分析显示,血清NSE、动脉血乳酸、APACHE II 评分及GCS 与CRP 后患者 GOS 相关(r =0.808、0.734、0.577 和0.589,P =0.015、0.030、0.041 及0.04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 清NSE、动脉血乳酸为GOS 的危险因子(P <0.05)。ROC 曲线显示,血清NSE ≤ 84.5 ng/ml 与动脉血乳酸 ≤ 7.25 mmol/L 为预测CRP 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标准(AUC=0.832 和0.768,P =0.028 和0.033)。结论 NSE 联合动脉血乳酸检测能较好地预测CRP 后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方法 血小板减少病患为探究原因而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选取骨髓片及外周血片均不符合血小板减少的5份患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用EDTA-K2及3.8%枸橼酸钠分别抗凝静脉血,同时重新采集血液复查,并制作血涂片经瑞士-姬姆萨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EDTA-K2抗凝血标本采集后立即检测和3.8%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的血小板计数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放置30min的EDTA-K2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值下降,制作的血涂片中可观察到血小板聚集现象,而放置30min的3.8%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值在正常参考范围,制作的血涂片中未观察到血小板聚集现象.结论 EDTA依赖聚集是造成这5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16KDa抗体、38KDa抗体和LAM抗体是否存在于类鼻疽患者血清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3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微生物室分离鉴定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23例患者作为类鼻疽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结核蛋白芯片法检测类鼻疽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16KDa抗体、38KDa抗体和LAM抗体,应用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组人群血清中没有检出16KDa抗体、38KDa抗体和LAM抗体。类鼻疽组患者血清中没有检出16KDa抗体,血清38KDa抗体阳性率为60.87%(14/23),LAM抗体阳性率为69.57%(16/23),38KDa抗体阳性率和LA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阳性率均高于16KDa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模式以38KDa抗体和LAM抗体阳性组合模式为主。与对照组比较,类鼻疽患者血清38KDa抗体阳性率和LAM抗体阳性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生物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类鼻疽患者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的38KDa抗体、LAM抗体可能为临床类鼻疽诊断提供新 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荆防颗粒浸膏对巨噬细胞活化的增强作用及机制,该研究在RAW264.7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荆防颗粒浸膏,然后再加入不同刺激剂处理细胞,提取RNA后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多种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分泌量,另外提取细胞内蛋白使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信号通路活化状态。研究发现荆防颗粒浸膏单独处理细胞不增加或轻度增加RAW264.7细胞中TNF-α、IL-6、IL-1β、MIP-1α、MCP-1、CCL5、IP-10和IFN-β的mRNA转录,但是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强R848和CpG诱导RAW264.7细胞中这些细胞因子的mRNA转录;同时荆防颗粒浸膏能够显著增强R848和CpG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MCP-1和IFN-β。机制研究显示荆防颗粒浸膏对CpG诱导RAW264.7细胞中p38、ERK1/2、IRF3、STAT1和STAT3磷酸化具有显著增强作用。结果表明,荆防颗粒浸膏对R848和CpG诱导巨噬细胞活化具有选择性增强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MAPKs、IRF3和STAT1/3信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MMC)的方案,用于肥大细胞功能调节药物研究。方法:从小鼠股骨取骨髓细胞,在干细胞因子(SCF)、IL-3或SCF和IL-3联合诱导下,体外培养4周。每周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统计活细胞总数;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体系中BMMC比例,并计算BMMC绝对数;4周后通过测定β-己糖胺酶释放量及抑制剂的调节作用评估BMMC功能。结果:3种诱导方法均能促进BMMC体外分化,但不同诱导条件获得的BMMC纯度和数量有较大差异。SCF单独诱导获得的BMMC纯度和数量最低;IL-3单独诱导获得较高的BMMC纯度和总数;SCF和IL-3联合诱导能够获得较高的BMMC纯度,同时能获得远高于两种因子单独诱导获得的BMMC数量;SCF和IL-3联合诱导4周获得的BMMC具有完整功能。结论:SCF和IL-3联合诱导4周能够获得大量高纯度且功能完整的BMMC,可用于探索肥大细胞功能调节药物的活性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