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内镜检查在临床上应用于喉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 纳入临床可疑喉部病变患者130例,均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及在窄带成像模 式引导下行病理活检,检查时均拍摄白光模式图片及窄带成像模式图片,金标准为病理结果,评估两者成像模式诊断喉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入组患者130例中病理确诊喉癌68例,窄带成像模式敏感性为89.71%,特异性为90.32%;白光模式敏感性为73.53%,特异性为64.52%。窄带成像与白光成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确诊癌前病变34例,窄带成像检出率为85.29%(29/34),白光成像检出率为50.00%(17/34,P<0.01)。窄带成像内镜应用于诊断喉癌和癌前病变的准确性均显著优于白光成像。结论 窄带成像内镜有助于提高喉癌及癌前病变的正确诊断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的耳鼻咽喉科临床特征、误诊的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措施,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时出现耳鼻咽喉头颈部临床表现的11例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多系统、器官受累者占64%(7/11),以耳鼻咽喉、头颈部受累最多见,占82%(9/11)。7例病人曾被误诊,误诊率为64%。绝大多数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后病情受到控制。结论: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误诊为耳鼻咽喉部炎症、恶性肿瘤。详细询问病史,重视对肺部及肾脏情况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正确认识病理活检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的作用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较常见的疾病,在头颈部肿瘤中占第二位.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重要的致瘤DNA病毒,它与宫颈癌、头颈肿瘤中的口咽癌等密切相关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然而HPV与喉癌的关系仍不明确.本文就HPV与喉癌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下腺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新鲜尸体15具(30侧),观测耳后发际区和颌下区的解剖层次及重要结构。新鲜尸体5具(10侧),模拟内镜手术,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结果 耳后发际区的分离层面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胸锁乳突肌上部浅面,由后上至前下依次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外静脉。颌下区的分离层面在颈阔肌深面与下颌下腺鞘膜之间。下颌缘支出腮腺后:①66.7%行于下颌骨下缘之上(7.21±0.50)mm;②23.3%平行下颌骨下缘;③10%行于下颌骨下缘以下(9.43±0.32)mm。在咬肌前下角处,面神经下颌缘支均与面动脉和面静脉交叉,交叉点至下颌角距离分别为(29.86±2.77)mm和(25.71±3.32)mm。舌下神经经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颌下区。舌骨舌肌浅面,自上而下分别是舌神经、下颌下腺导管、舌下神经。10侧模拟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重要结构损伤,无需中转切口。 结论 熟悉耳后发际区和颌下区的解剖层次、标志及参数,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下腺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2月诊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93例,行低温等离子切除术43例,行喉部分切开术50例,统计2组患者的术后复发、并发症及短期生存率等情况。 结果 低温等离子切除患者中有2例复发,分别为T1b、T2,喉部分切除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复发,分别为Tis期1例、T1a期3例、T2期1例,2组间复发情况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950,P=0.329);行低温等离子切除患者仅有1例出现吞咽及呼吸障碍;而喉部分切除患者中切口感染5例、咽漏3例、吞咽及呼吸障碍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32,P=0.003);研究随访3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状况统计显示,低温等离子组中5例(11.63%)患者病情进展死亡,T1b期2例(4.65%)、T2期3例(6.98%);喉部分切除术组死亡7例(18.00%),其中T1a期2例(4.00%)、T1b期2例(4.00%)、T2期3例(6.00%)。2组间生存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0.035,0.734,P>0.05)。 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中,组织损伤较轻,且并发症少,能够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早期声门型喉癌较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喉癌术后患者的出院指导对于喉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选择进行喉功能重建的喉癌术后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出院发音功能训练指导,两组的护理干预周期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皮下气肿、喉瘘、切口感染、咽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干预后两组电声门图的基频与基频微扰值均明显降低,且干预后治疗组的基频与基频微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术后患者的出院发音功能训练指导能减少喉功能重建中的并发症发生,提高发音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与传统经颈入路比较,评价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利弊。方法:前瞻临床对照研究,25例第二鳃裂囊肿,13例接受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手术;12例接受传统经颈入路手术。术前,影像学(B超、CT或MRI)评估囊肿大小、位置、毗邻,并行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明确病理。两组比较切VI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切口美容效果等。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整切除。内镜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显著大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切口美容效果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术后内镜组出现1例(7.7%)暂时性耳垂麻木,1例(7.7%)耳后发际皮瓣游离缘皮肤淤紫,均在术后1个月缓解。所有病例随访18~36个月(中位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经颈入路比较,优点为切口隐蔽、美容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congenital fourth branchial anomaly,CFBA)的解剖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CF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300个月(中位年龄114个月);男4例,女4例;初治3例,复发5例;病变均位于左颈,其中囊肿型1例,窦道型3例(均为内瘘口),瘘管型4例;3例表现为急性甲状腺炎,4例表现为颈深部脓肿,1例表现为颈部肿块.结果 术前检查包括食管吞钡8例次、直接喉镜4例次、CT 5例次、MRI 5例次.急性期患者采取充分引流、控制感染;静止期患者行病灶完整切除+喉返神经解剖+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对复发病例采用择区性颈清扫术根除瘢痕、炎性肉芽和病变组织.术后1例患者切口局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声带麻痹,1个月后完全恢复.患者随访13~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CFBA走行与喉返神经和甲状腺关系密切.食管吞钡、直接喉镜检查最具诊断价值,CT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原则为感染静止期行喉返神经解剖和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必要时切除部分甲状软骨翼板以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复发,复发病例可采用择区性颈清扫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前原胶原赖氨酸-2-酮戊二酸5-双加氧酶(Recombinant procollagen lysine-2-oxoglutarate-5-dioxygenase,PLOD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喉癌患者肿瘤石蜡标本中PLOD2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用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复发多因素分析。从病例中随机选出8例患者的新鲜冰冻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方法对8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LOD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PLOD2蛋白与临床分期、T分级有关(P 均<0.0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中喉癌组织PLOD2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蛋白质印迹方法中喉癌组织PLOD2蛋白表达水平要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LOD2低表达与患者生存率有关(χ2=12.48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OD2蛋白表达和M分级是影响喉癌生长的 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LOD2蛋白表达的高低与临床分期、T分级呈正相关。PLOD2蛋白是影响喉癌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LOD2蛋白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生存率越低。PLOD2蛋白表达对喉癌的生长、预后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判断喉癌生长和预后的一种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