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肠道菌群与舌苔微生物菌群同属于人体菌群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失衡是肠易激综合征重要发病因素,舌苔的形成与舌面微生物菌群密切相关.黄腻苔是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的典型表现.本文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黄腻苔的成因及现代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黄腻苔的相关性,为中医舌诊生物学基础与客观化辨证提供...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而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关于辨证,历代医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通过概述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性辨证等八种传统辨证方法及其优劣势,以阐明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历史及现状。通过概述微观辨证、证素辨证、方证辨证、藏象辨证、病机辨证、病证结合辨证等七种现代辨证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以阐明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现代发展。提出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传统"四诊"收集临床资料的过程中形成现代中医"五诊"理论,以获得更全面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生准确选择辨证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所特有的多发病,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总的原则应当是防重于治。中医肾、天癸、骨、齿、发之间密切相关,肾虚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天癸的盛衰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齿发"的变化与"骨"的变化均为"肾之外候",由此推测,"齿发"的诊断可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方便、快捷、早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清初医家钱潢用"外邪之感,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高度概括了机体因感受外邪而发病,医家们再依据发病的症状体征推测病因,从而求得病机、进行论治的思维过程。因发知受的本质,实际上包括了审证求因、由因求机和审机论治3个过程,由"因机"预测"发",由"发"知"因机",再审机论治。在临床中,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及现代辨证体系,对还未显现出临床症状的疾病进行预测和干预治疗,即"未发"亦"知因机",实现"司内揣外",与传统中医"司外揣内"相互补充。因发还能知传知变,对疾病的预后与转归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口唇青紫为特征[1]。该病为呼吸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发病快、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中医药在控制哮喘发作和防止哮喘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邹小娟教授系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门诊部内科主任医师,从医多年,在肺系疾病治疗方面造诣颇深,尤其善于哮喘的治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将邹师治疗哮喘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在中医学上属情志病范畴,现多以郁证论治。中医肝脏主疏泄、主藏血的生理功能与抑郁症相关,通过"肝肾同源理论",即肝肾母子相生、肝肾精血互化、肝肾藏泻互用及肝肾同源于"脑"四个方面,阐述肝、肾二脏的关系,并认为肾与抑郁症发病相关。基于古代医籍文献及现代科学研究,分析肝失疏泄、肝血亏虚及肾气不足、肾精亏损与抑郁症的关系,探讨肝、肾二脏病理特性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性,对抑郁症的病机及治法进行重新梳理。笔者认为该病可由肝郁血虚、肾精亏虚所引起,临证治疗抑郁症宜养血柔肝疏肝、补肾填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舌象瘀斑指数与骨密度及骨痛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PMO组)30例,骨密度(BMD)正常绝经妇女(非PMO组)30例,均采用ZBOX-I型中医舌脉象数字化采集分析系统进行舌象采集,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L2-L4腰椎BMD,疼痛VAS评分法进行骨痛评分。结果 PMO组舌象瘀斑指数明显高于非PM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MO组舌象瘀斑指数与骨密度T值间具有相关性(P0.05),且呈负相关;PMO组骨痛VAS评分明显高于非PM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MO组舌象瘀斑指数与骨痛VAS评分间具有相关性(P0.05),且呈正相关;非PMO组舌象瘀斑指数与骨密度T值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非PMO组舌象瘀斑指数与骨痛VAS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舌象瘀斑指数与骨密度及骨痛VAS评分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