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及自体肋软骨支架法全耳廓成形术矫正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分3期进行手术治疗。Ⅰ期:患侧耳后乳突区皮下埋置50ml肾形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扩张皮肤3~4个月,平均注水(80.51±3.87)ml,达预定量后稳定养护1个月。Ⅱ期: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由4层软骨构成的耳支架,整体为倒立的海螺样外观,将扩张皮瓣覆盖于整个自体肋软骨支架表面,再造耳廓。Ⅲ期:Ⅱ期术后3个月对成形耳进行细节性修整。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成形耳廓大小、外形均与健侧相似,医患双方满意。结论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法所扩张的皮肤,可覆盖于整个自体肋软骨支架表面,术后耳廓外形逼真,立体感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在一种新型的猪胶原基真皮支架(PCDM)上的粘附生长特性,探讨提高异种真皮支架细胞相容性的方法。方法:分别在PCDM乳头层面和网状层面种植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于接种后1、7、14d通过HE染色,扫描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在PCDM上的生长情况。结果: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早期在乳头层真皮面的粘附优于网状真皮面,而晚期更多的网状真皮面可见到细胞形成复层并长入基质内部。结论:PCDM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与异体真皮最为接近的天然真皮支架,改良生产工艺以及去除基底膜和真皮乳头层可提高其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将新型猪胶原基真皮支架(PCDM)进行动物皮下埋植,观察血管内皮细胞(VEC)在真皮支架中的生长情况以及真皮支架的血管化情况,探讨改良异种真皮替代物,提高其组织相容性的方法。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根据其皮下埋植不同的真皮替代物分为PCDM组和HADM组,于埋植后3、7、14、30 d分别取出组织,行移植物大体观察,采用HE染色及CD34、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VEC在真皮基质的分布增殖状况、血管化过程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大体观察术后各组大鼠创口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及炎症反应,切口愈合良好,移植物与创面接触紧密。组织学观察皮下埋植3 d时,各组均见到成纤维细胞(FB)侵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巨噬细胞浸润。各移植物与周围组织连接处可见开始增生的细小新生毛细血管芽,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时,炎性细胞较3 d时减少,各组移植皮内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向移植物内部延伸。术后14 d各组移植物与受床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组织内炎性细胞进一步减少,VEC增生,新形成的毛细血管已达移植物内部,数量进一步增多,且较3、7 d时成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时,血管分布到移植物内各处,VEC进一步成熟,但数量无明显增加(P>0.05),基本见不到炎性细胞。结论 VEC在PCDM上增殖良好,并且可见细胞迁入支架内部,新生血管成熟,说明PCD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不存在异种抗原阻碍VEC的迁入,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真皮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多只扩张器超量扩张头皮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Ⅰ期手术:根据秃发区的形状、面积大小,选择多只扩张器,在肿胀麻醉下,置于头部有发区帽状腱膜下,注射壶外置.超量扩张3~6个月,以获得额外有发头皮.Ⅱ期手术:将扩张器取出,切除瘢痕,将扩张后的有发头皮,采用滑行推进皮瓣、旋转皮瓣与易位皮瓣联合运用的手术方式,修复头皮秃发区.结果 23例患者术后秃发区修复效果良好,外观满意.结论 多只扩张器超量扩张可获得大量额外扩张头皮.合理设计皮瓣转移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扩张皮肤的利用率,可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早期应用对严重烧伤大鼠肠源性脓毒症、器官损害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5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GH组,后两组造成2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80 mg/kg,从伤后2 h开始连续3 d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和rhGH[-1.33 IU/(kg·d)];于伤后4、7、10 d,观察大鼠肝、脾、肾、肺、肠系膜淋巴结和门、腔静脉血液等组织脏器脓肿发生率、细菌检出率,肝、脾、肾、肺、肠等器官病理与功能改变,以及体重变化和10 d存活率等.结果 GH组动物脏器脓肿发生率、细菌检出率和体重下降均明显低于烧伤组(P<0.05),器官结构与功能损害较轻,10 d存活率高于烧伤组.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rhGH能有效降低严重烧伤后肠源性脓毒症发生率,减轻器官损害,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矫正的手术方法.方法 设计上唇双旗形皮瓣,切除四边形原手术瘢痕皮肤(皮瓣的旗杆部分),切开掀起经鼻孔底部向鼻翼沟伸沿的旗形皮瓣(旗面部分).牵引唇珠,钝性分离人中上端,形成宽4~6 mm创面,将两侧旗形皮瓣,向中央旋转、推进,间断缝合,形成新的鼻底、前唇部.唇珠、唇红部畸形,采用V-Y或Z成形术矫正.结果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临床应用10例,患者术后前唇部增高4 ~6 mm,从根本上矫正了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引发的上唇畸形;同时矫正了唇珠区凹陷或缺损、人中过宽、人中嵴瘢痕和红唇连续性差等畸形,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 上唇鼻底部双旗形皮瓣,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一种矫正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修复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复科共处理18例同一肢体多发电烧伤创面患者,根据创面情况,综合应用游离或带蒂皮瓣、多种复合皮瓣及动脉穿支皮瓣,辅以皮片移植进行修复。结果18例患者术中共转移皮瓣65个,其中62个皮瓣成活良好,伤口愈合佳,2个皮瓣出现远端淤血坏死,1个皮瓣出现感染切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均二期愈合。随访3个月到3年,皮瓣质地、弹性、色泽均良好,局部功能恢复好,效果理想。结论对于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根据创面情况,综合应用多种皮瓣技术,能最大程度实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正>电烧伤尤其是电接触烧伤造成的烧伤创面,组织坏死范围广泛,不仅局部皮肤全层坏死,而且深部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和骨关节等组织常有广泛损伤,为保护深部组织并保留其功能通常需要设计皮瓣、肌皮瓣及其他组织瓣进行一期修复创面。受皮瓣转移带来局部张力改变影响,当相邻肢体有多个电烧伤创面需要修复时,如何正确设计皮瓣困扰不少临床工作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现结合1例典型病例介绍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皮片移植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去除坏死组织并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组患者创面新鲜后,分别采用皮片移植技术修复创面。结果 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0.1±2.5天、肉芽生长时间为8.9±2.6天、住院时间为21.5±4.6天、疼痛评分为3.2±1.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3±3.8天、12.8±3.5天、30.6±6.8天、5.9±1.2分,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14天后创面愈合率73.3%,皮片成活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和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片移植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深度烧伤患者疗效显著,创面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且并发症低,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颜面部损伤的精细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技巧。方法对82例患者颜面部挫裂伤行美容修复。采用精细清创法处理伤口,用8-0可吸收线对深部组织断裂和错位进行缝合复位,用8-0美容线对皮肤伤口进行精细缝合。观察远期美容效果。结果经精细清创和精细修复的颜面部损伤可以获得良好愈合效果,伤口瘢痕形成达到最小化。美学效果优良。结论整形外科的精细清创法和精细修复法是颜面部损伤的理想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