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症腹痛急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器官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急性疼痛,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特点,病因复杂、病种多,常涉及内、外、儿、妇产科至神经,精神各科的疾病,临床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错误治疗。故如何对急症腹痛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成为临床工作的难题,本文将对急症腹痛诊断的临床思维与处理原则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各侧支循环途径出现的概率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闭塞者30例,观察侧支循环的途径、组成、分析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Willis环代偿是主要的侧支循环途径,以前交通动脉代偿为主,其中Willis环不完整者容易患脑梗死。结论大脑中动脉闭塞是否出现缺血性症状与Willis环的代偿能力密切相关,Willis环的代偿潜能与Willis环是否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生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病人神经肌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肌电图仪检测病人的神经传导和针电极肌电图(NEMG),分析甲亢病人神经传导以及病变情况,比较甲亢病人不同位置肌肉NEMG检查异常情况。结果:感觉传导异常检出率47.22%,高于运动传导异常检出率22.22%(P<0.05)。甲亢病人近端肌肉轻度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发生率58.33%,高于远端发生率41.67%(P<0.05)。轻度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波幅降低情况以及多相波增多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病人可出现神经肌肉损害,且主要以感觉传导为主,神经电生理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全脑血管造影(DSA)研究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特点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126例住院治疗的TIA患者均常规行头颅CT检查以排除脑出血,经头颈部CTA检查证实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行DSA检查,观察患者颅内、颅外血管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及有无溃疡粥样硬化斑块.据ABCD2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度分级,以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对于责任血管中度及以上狭窄的高危TIA患者71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6、9、12、18、24、32个月对支架治疗患者采用ABC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支架治疗的71例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显著优于术前(P<0.05),另外7例侧支循环丰富患者,随访期内无TIA复发.结论:高危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并存多见,狭窄程度更重,累及多支血管,代偿不充分是其发作的主要原因,高危TIA以颅外血管狭窄多见,前循环最好发的部位是颈内动脉,后循环最好发部位是椎动脉,及早行狭窄部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高危TIA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Heubner返动脉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RI证实的Heubner返动脉梗死患者,针对病因进行头颈部CTA、DSA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没有1例具有“三偏”症状,而患者的对侧上肢轻偏瘫、构音障碍、对侧中枢性面舌瘫是最常见的症状.小动脉病变是此类患者梗死的常见病因,而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少见原因.结论:Heubner返动脉梗死患者典型的三偏症状少见,因而熟悉其临床表现及解剖走行并根据CT、MRI上特定梗死区的判断是获得准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53~77岁,平均(64±9)岁;伴高血压者14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1例;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脑梗死19例,TIA 6例;颈动脉彩超或头颈CTA显示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70%[1];首次发病或既往有非致残性卒中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各侧支循环途径出现的概率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闭塞者30例。观察侧支循环的途径、组成、分析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Willis环代偿是主要的侧支循环途径,以前交通动脉代偿为主,其中Willis环不完整者容易患脑梗死。结论大脑中动脉闭塞是否出现缺血性症状与Willis环的代偿能力密切相关,Willis环的代偿潜能与Willis环是否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25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70%,NASCET法),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临床随访2~12个月。结果25例患者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术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治疗后好转;术后1例发生缺血性事件,经治疗后无神经系统后遗症。2~12个月后颈动脉彩超未显示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