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 50例成人下肢标本的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起源、起点、外径、走行、分布以及经这二支血管介入有关的结构进行观测 ,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更接近病变部位及可进行插管的血管。结果表明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与横支共干起自旋股外侧动脉者占 68% ,升支单独起自旋股外侧动脉占 2 6 % ;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由旋股内侧动脉主干延续而来。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或升支起点外径分别为 3 0± 0 8mm、 2 8± 0 7mm。从股动脉的起点 ,经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至其升支长度为 7 1± 1 1cm ;经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至其深支长度为 5 6± 1 4cm。旋股内侧动脉与其深支间约呈 90 。 角 ;旋股外侧动脉与其升支间约呈 1 33。 角。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 (升支 )为营养股骨头和颈的血管 ,这二支血管符合导管插入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面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大鼠面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牛磺酸组:10%牛磺酸1ml/100mg灌胃,分别于损伤后第14天、28天,检测伤后面神经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率、幅度和潜伏期;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结果:牛磺酸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差异性(P<0.01)。结论:牛磺酸可促进面神经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构建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growth factor,GDNF)的荧光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DNF基因,将GDNFDNA克隆到pEGFP-N1质粒,通过抗性基因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与Genebank报道的GDNF基因序列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GDNF荧光真核表达载体,为从分子水平开展GDNF转基因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体标本铸型技术是人体解剖学标本制作的一项技术,将人体标本铸型技术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把教学中通过图片、标本、模型等难以显示的解剖结构制作成铸型标本展示,使复杂的人体器官结构形象化、立体化和直观化,此举在增强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兴趣的同时,也可为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师教学培训提供直观的解剖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步伐加快,双语教学在不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这将对从事教学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实施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医学素质教育,将人文关怀、美学教育、医学责任和道德教育融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精神,为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标本过程中,发现标本双侧肾动、静脉均有大幅度变异。因肾动脉在肾移植手术、病理机制、生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变异报道如下,供于临床研究参考。标本右肾动脉分布:从腹主动脉起始处发出一约24.38 mm的动脉主干,继而发出2个分支。上支先发出一动脉,距肾动脉主干起始腹主动脉处约24.38 mm,穿胰下方向上,至肝门后方,最终止于膈肌,总长约115.73 mm。继而发出右肾上腺下动脉  相似文献   
9.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基因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用脂质体介导pEGFP-GDNFcDNA基因转染受损面神经所支配的面肌,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面肌和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内GDNF的表达。计算损伤侧面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转染侧面肌细胞内有绿色荧光。面神经损伤后的第7、14、21和28d时间段,对照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93.06%、76.06%、72.38%和70.69%,转染组分别为94.00%、84.00%、79.25%和78.06%。转染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GDN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面神经损伤后经脂质体介导GDNF基因体内转染靶器官后,对受损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