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用甲苯咪唑单剂疗法,对鞭虫病患者129例进行了治疗观察。其中男性62例,女性67例。年龄6~12岁。体重在10公斤以上。患者于治疗前4~6个月均未服用过任何抗蠕虫药物。治前用盐水漂浮法作粪便检查,用改良的加藤氏厚片法作虫卵计数。治后4周进行粪便复查。129例患者中有43例合并蛔虫感染。另有单一感染蛔虫的患者40例,亦同时用甲苯咪唑进行治疗。甲苯咪唑顿服的剂量分组如下:1.最轻感染者(<1,000个虫卵/g)服100mg;2.轻度感染者(1,000~4,000个虫卵/g)服200mg;3.中度感染者(4,001~10,000个虫卵/g)服400mg;4.重度感染者(>10,000个虫卵/g)服600mg;5.不同感染度患者(500~29,000个虫卵/g)服600mg。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国外名 Praziguantel 或 Biltricide,代号 EMBAY 8440,是西德拜耳和伊默克两药厂合成的一种广谱抗蠕虫病新药。从1975年起,国外学者相继报道了其抗绦虫的幼虫及成虫、人体四种血吸虫(日本、埃及、曼氏与间插血吸虫)及华支睾吸虫的作用。国内已于1977年底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仿制成功。经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证明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与姜片虫有良好效果,对囊虫(猪囊尾蚴)、包虫(棘球蚴)亦有一定效果。鉴于该药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使用方便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一致认为是一个良好的抗蠕虫病新药。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女性,14岁,农民,因粪便血吸虫毛蚴孵化阳性入院。既往无哮喘及药物过敏史。检查:口唇无紫绀,皮肤无皮疹,心率96次,律齐,两肺未闻及罗音。  相似文献   
4.
作者曾应用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及气相层析法测定氯喹,认为后者效果最好,其优点为一次实验可同时得到定性及定量的结果。其操作步骤如下:生物样品在氢氧化钾中加热使与蛋白质结合的氯喹游离后用乙醚提取,其提取液经蒸发后用适当的溶剂再提取残渣,用含有氮分子选择性测定的系统所装备的层析进行分析。灵敏度可达每毫升或每克生物样品30-40毫微克。  相似文献   
5.
对用吡喹酮治疗的血吸虫病患者25,693例作了回顾性调查,治疗方法主要用总剂量60mg/kg二天疗法。调查结果认为,吡喹酮疗效佳、毒性低,优于其他抗血吸虫病药物;但也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副作用,计有昏厥14例,精神失常5例,精神病复发6例,癌症发作3例,癫痫发作8例,下肢弛缓性瘫痪8例,共济失调1例,频繁早搏22例,心房纤维颤动3例,心率低于50次/分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心绞痛发作1例,黄疸2例,诱发肝昏迷2例,严重皮疹18例,延迟反应29例。发生时间大多不长,并为可逆的。  相似文献   
6.
<正> 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为一种抗丝虫新药。化学名为1[(5-硝基呋喃-2)-甲叉氨基]-四氢嘧啶-2-酮(代号M170),为无味桔黄色结晶状粉末,见光易分解,微溶于乙醇、氯仿、丙酮、甲醇,难溶于水。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苏丹对10例血吸虫病患者及11例正常人进行了安替比林药物动力学的比较观察。病人系肝组织活检证实,代偿功能好的肝脾型曼氏血吸虫病患者,其中1例兼患埃及血吸虫病。患者均未经过治疗,无其他夹杂症,亦无腹水或呕血史,血清白蛋白及胆红素值均正常。正常人无病史和服药史,粪险无血吸虫卵,也不吸烟。两组都来自同一地区和同样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26例感染华支睾吸虫或后睾吸虫的患者为感染组,15例未感染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均系迁移到美国居住的老挝难民。感染组每人收集2次粪便用直接涂片和浓集法检查虫卵,并作虫卵计数。对照组每人作2~3次粪便检查,均未发现华支睾吸虫卵。两组人员均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用酶的比色法测定血清中5′-核甙酸酶值,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gE含量。6例中度感染者(虫卵数500~9,800只/g粪,估计有40~800条成虫寄生)作肝胆超声波检查。  相似文献   
9.
1982~1986年在江西省鄱阳湖畔星子县土牛村,采用化疗结合阳性钉螺地带局部灭螺的方法控制血吸虫病。结果表明,主要传染源人、牛和母种猪的粪检阳性率,分别由20.8、20.4和37.5%降至1.1、1.0和1.6%,下降率分别为94.7、95.1和95.7%。人群日排卵量由429.7万个降至1.8万个,下降率99.6%。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没有明显变化,而阳性钉螺密度和钉螺阳性率,分别由0.023个/0.11m~2和1.28%降至0.00068个/0.11m~2和0.037%,下降率分别达97%和97.1%。哨鼠感染率和虫负荷均由87%和4.64条/鼠下降至零。该措施控制血吸虫病取得显著成效,而费用较低,是目前控制同类型湖沼地区血吸虫病的一种较佳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用吡喹酮对237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以六氯对二甲苯治疗40例作为对比。治后4个月复查表明,吡喹酮总剂量120毫克/公斤组的粪虫卵阴转率达97.1%,显著高于六氯对二甲苯组。治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药物反应以吡喹酮治疗组轻。与六氯对二甲苯相比,吡喹酮疗程短,反应轻,疗效亦佳,是值得推荐的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