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8篇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者之心(HEART)课程中“临床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环节”对关怀能力养成的效果,对该课程纳入“临床早期接触”的教学设计做小结。方法编纂临床早期接触中的“隐性课程”体验问卷,对参加医者之心(HEART)课程的临床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环节的学生进行事后访问及问卷调查,以此评估“隐形课程”对医学生关怀能力养成的初步情况。 结果医学实习生对各种具有隐性课程内涵举措的各个维度对其关怀能力培育的帮助,均呈偏正向的态度。“带教教师教学示范”“关怀展现”“专业胜任能力对学生关怀能力影响”这3个构面的强弱程度,会因“学生临床早期接触时长”“带教教师年资”“临床早期接触过程满意程度”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结论“临床早期接触各类组织形式”对第一次进入临床体验的医学生关怀能力认知有重要影响,典范学习及同伴影响对医学生关怀能力认知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导致医学生在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方面受限。汕头大学医学院发展出基于“医者之心”(HEART)社会实践课程及其课程外可选修的扩展性内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医者之心”(HEART)课程中,作为该课程的扩展性选修内容,汕头大学医学院学生参加“广东省医学生公益种子培育计划”,开展医疗公益实践活动。方法  对875名参与公益种子活动的医学生进行完成医疗公益实践活动后的问卷调查,并以描述性分析、对比分析等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生对实践性医学教育模式有较大的认同感,并在活动中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医德感知水平,同时服务到社区居民。结论  基于“医者之心”(HEART)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通过医疗公益服务学习来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李宁,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分配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1992年任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2006年6月起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北京市肝病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器官移植、免疫学组评审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卫生管理学院ISP会员,卫生及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重点从事肝胆外科、肝脏移植及肝癌生物诊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担任《北京医学感染与传染研究》《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医院院长》《中华医院管理杂志》《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等期刊主编或编委。先后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1990年获北京市卫生局首届优秀青年医师奖,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获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中国医院"先声杯"优秀院长并荣获第七届中国医师奖,201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第六届"中华慈善奖",2016年获第十七届贝利-马丁奖,2017年荣获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5.
他目光深邃、面庞清瘦,眉宇间两道刀刻般的皱纹仿佛是一个古老且神秘的符号一样标记在那里,似乎总是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6.
“医学人文”是什么?从“人文”概念的文化源流来看,是一种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赋予;从医学发展的历史上看,人文性是医学的内在规定性;从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看,高等医学教育脱胎于人文。“医学人文”讲什么?家国情怀、思想方法、终身学习、包容共赢、团队合作是对医学人文新的诠释。“医学人文”怎么讲?应该通过医学教育过程来完成,至少要构建一个体系,做好两件事:教好和学好。  相似文献   
7.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对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视,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医学教育对护生人文精神培育方面缺乏足够重视,实效性尚不理想。通过提出以“医者之心”(HEART)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创新性人文精神培育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开展护理专业及人文特色课程入手,融入医疗服务实践活动、网络交互平台及使用跨学科小组的学习模式来实践护生人文教育的培育。形成多学科交融且贯穿护理教育全程的全方位多层次临床实践创新机制,提升高层次护理人才服务健康中心战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华琦,女,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1953年7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及199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 分别获医学硕士及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历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心内科主任、心脏中心副主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 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高血压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分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十余年来共获科研成果奖12项,其中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均为课题主持人及第一完成人。出版著作8本,译著3本,均为主编及主要完成人。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