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非囊性癌的组织学特点、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00~2005年间收治的9例胰腺黏液非囊性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随访资料。9例胰腺黏液非囊性癌病人,男7例,女2例,年龄平均(63·1±8·7)岁。肿瘤位于胰头8例,胰体尾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其中4例合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胰体尾切除。结果术后病理报告:瘤体平均4·3cm×4·3cm×4·4cm。镜下见8例胰头肿瘤均侵犯十二指肠,侵犯肠系膜上静脉4例。肿瘤侵犯神经3例,淋巴结转移2例。镜下肿瘤表现明确的间质黏液湖及其上漂浮较少的恶性上皮细胞。随访8例,死亡5例。术后存活5~23个月,平均存活11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胰腺黏液非囊性癌应是胰腺恶性肿瘤的一个独立的类型,其生物学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对小胰癌的诊断难度较大,尤当肿瘤直径≤1cm又属临床罕见的特殊类型胰腺肿瘤时,诊断更困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胰腺肿瘤专业组收治胰腺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1例。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66岁。因"CA19-9升高2个月,黄疸2周",于2012-04-04入院。查体除皮肤巩膜黄染外,无其他阳性体  相似文献   
3.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达到88%(21/24)和92%(22/24),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类型。3例浆液性囊腺瘤未行手术治疗;21例手术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远端胰腺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肿瘤摘除术3例,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3例未手术者肿瘤无增大,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伴有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需手术治疗。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腹部包块、腹痛、腹胀为主要首发症状。病灶主要位于胰头(62.5%)和胰尾部(20.8%)。2例为多发,均位于胰头。恶性肿瘤占45.8%,良性占54.2%,肿瘤最大径平均为6.5cm。胰体尾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各占20.8%,单纯肿瘤切除占58.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16.7%)和腹腔出血(8.3%),均发生在单纯肿瘤切除的病例。良性肿瘤组中位生存期36.68个月,恶性肿瘤组的中位生存期15.67个月。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无特异症状;单纯肿瘤切除并发症发生率高,需行肿瘤所在部位的胰腺区域切除。  相似文献   
5.
先行钩突切断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法.方法 当肿瘤横跨在门静脉前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动脉的情况不明和有异常肝动脉起源的可能时,先行钩突切断可以避免手术中出现尴尬局面.在探查无远处和肝脏转移情况下,打开胃结肠韧带并作Kocher切口充分暴露胰腺后,先切断钩突系膜,如此时发现肿瘤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则终止根治性手术.在有异位肝动脉起源时,本方法可避免意外肝动脉损伤;当肿瘤病灶横跨胰颈时,采用本方法可保证肿瘤的切除,并保护脾静脉不受损伤.结果 2004年6月到2006年5月,9例病人按上述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5±12.3)岁.9例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6.5 h,同期其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耗时5.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失血量350 ml,未较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增加(322 ml,P>0.05).术后并发症发牛率(33.3%vs 26.9%,P>0.05)无明显增加.结论 先行钩突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有经验的胰腺外科医生足一个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核DNA图像分析与预后关系。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用细胞图像法分析300例胃癌根治标本,随访术后生存状况。结果 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增加,异倍体癌的比例逐渐升高;早期胃癌异倍体比例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DNA倍体类型是重要的预后因素。结论 细胞图像法定量测定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胃癌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切除的7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史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结果 76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肿瘤位于胰头者63例,胰体尾10例,全胰3例;32例为非浸润性肿瘤(腺瘤16例,交界性肿瘤6例,原位癌10例),44例为浸润癌,两者在发病年龄及黄疸、消瘦、无症状患者、CA199升高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十二指肠切除59例,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4例,胰体尾切除6例,局部切除2例,节段性胰腺切除2例,全胰切除3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非浸润性及浸润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及35%;非浸润性肿瘤患者7例切缘阳性,其中1例术后67个月复发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及淋巴结状况是影响浸润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非浸润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手术疗效极佳,而浸润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及早手术是防止病变进展及改善预后的关键;术后必须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7年5月之间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30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新的分级标准,对肿瘤大小、手术方式、病理类型与远期生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4岁(28~78岁);5例失访,获得随访的25例患者中,良性20例、恶性5例;良、恶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4.8和33.8个月(X2=8.90,P=0.003).全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2.0%、82.0%、65.6%.结论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新的WHO分型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预测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精准医学飞速发展,肿瘤个体化基因检测为疾病的准确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1例经基因检测证实为胰腺转移性肺腺癌的病人。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77岁。因"右肺癌术后4年,体检发现胰腺肿瘤2个月余",2015-12-02以"胰腺恶性肿瘤"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人于2011年因"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行胸腔镜右上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诊  相似文献   
10.
近年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就诊时多数病人已属晚期。探索合适的化疗方案对改善这些病人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吉西他滨(GEM)联合奥沙利铂(OXA)方案(GEMOX方案)是近两年研究较多的针对晚期胰腺癌的化疗方案.国外二期和三期的临床研究均显示该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要优于单用吉西他滨.而国内尚无GEMOX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系统报道。我们自2004年初开始选择部分晚期胰腺癌病人进行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