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面联合径路前颅底区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完整切除侵及前颅底区肿瘤,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颅-面联合径路,其中单用带血管蒂帽状腱膜-颅骨膜瓣4例,帽状腱膜-颅骨膜瓣加肋骨片或钛网板各2例修补颅底.8例未做颅底重建.结果肿瘤全切16例,无1例手术死亡、长期脑脊液漏或/和颅内感染,5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存活3~5年;3例存活1~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另4例在2年内分别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4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诊1~7年未见复发.结论颅-面联合径路前颅底区肿瘤切除术,具有术野大、显露清楚、安全可靠,有利于肿瘤整块切除.硬脑膜修补和颅底重建,可有效地防止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喉癌下咽癌术后的舌部、咽喉部、颈段食管及颈部皮肤等组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手术治疗喉癌、下咽癌患者177例,男147例,女30例。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首次治疗的IV期喉癌49例、IV期下咽癌44例、复发喉癌55例和复发下咽癌29例。原发灶切除:全喉+全下咽切除88例,全喉+全下咽+舌根切除29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33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26例,全舌+全下咽+全喉+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1例。缺损类型及修复材料:下咽近环周缺损120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其中颏下皮瓣25例、胸大肌肌皮瓣53例、股前外侧皮瓣42例。下咽环周缺损57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15例,包括股前外侧皮瓣9例和胸大肌肌皮瓣6例;行游离空肠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口咽、颈段食道缺损者21例;联合应用游离空肠瓣、胸大肌肌皮瓣或(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舌、口咽、颈段食道缺损或(和)颈部皮肤组织缺损者10例;采用胃上徙管胃成形修复下咽合并全食道缺损11例。术后放疗95例,组织瓣无放射性坏死。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2.1%(163/177);修复瓣坏死14例患者行再次修复手术成功,包括空肠4例,另一侧胸大肌皮瓣6例,另一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咽瘘经换药后愈合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咽部及造瘘口复发13例(再手术7例,放化疗6例),食管二重癌5例予以放化疗,颈部淋巴结复发17例(再手术9例,放化疗8例)。肺转移6例,肝转移2例,多个远处转移4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死亡23例,远处转移死亡12例。全组3年生存率50.4%;5年生存率39.4%。结论①晚期和复发的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需根据患者的缺损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自体修复材料;②复杂的多重组织和器官的缺损需要用多种自身材料叠加修复以重建上消化道;③密切观察游离组织瓣的血运状况,及早处理坏死的组织瓣并重新修复,以确保伤口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口腔颌面肿瘤术后引起感染的原因、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率为12.60%(81/643);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侵入性操作、制动和误吸等有关;创口和下呼吸道是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46.88%),其次为链球菌(占11.72%)、大肠杆菌(11.72%)和铜绿假单胞菌(10.94%),真菌的感染率为6.25%;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6.3%,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对七种常用抗菌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4种及4种以上的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40%,其对大多数常用抗菌素均显示较高的耐药率(>55%),与非耐药株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但革兰阴性菌仍是重要的致病菌;抗生素耐药率逐渐升高,且具有高耐药与多重耐药的特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治疗时建立有效的引流是必不可少的方法,细致而熟练的护理也是避免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上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缺损翟吉保,周晓,包荣华,王望生我院从1988年1月26日始,应用上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2岁~65岁。腮腺乳突区皮肤基底细胞癌1例,颈面部皮肤鳞状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SCPL)术后喉功能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采用SCPL治疗喉鳞状细胞癌患者38例,其中声门上型17例,声门型21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8例,剂量累计为60~65 Gy。对切除(或)保留会厌、保留一侧(或)双侧杓状软骨患者术后呼吸、发音、吞咽功能分别进行评估。所得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无失访;3年生存率81.6%,5年生存率73.7%。其中声门上型喉癌3年生存率76.5%,5年生存率64.7%;声门型喉癌3年生存率85.7%,5年生存率81.0%。所有患者均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100%。切除会厌和一侧杓状软骨患者的误咽评分、平均气管套管拔除时间、平均鼻饲胃管拔除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呼吸、发音评估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PL对喉癌治疗和喉功能保留有积极意义,临床分析表明会厌和一侧杓状软骨切除对于患者远期喉功能恢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前下部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舌骨肌之间淋巴结(lymph node between sternocleidomastoid and sternohyoid muscle,LNSS)转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PT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计数LNSS数目,计算该组淋巴转移率,测定转移淋巴结最长径。对性别、年龄、甲状腺肿瘤最长径、原发灶侧别、肿瘤部位、多发癌灶、颈前带状肌侵犯、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等7个因素与颈前下部LNSS转移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出现该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4.3%;转移淋巴结共29个,平均最长径(0.5±0.12)cm。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比较,LNSS转移的患者同时发生颈中央区及颈侧区多发淋巴结转移的比例高(P﹤0.05),肿瘤侵犯颈前带状肌较常见(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长径大小、原发灶侧别、肿瘤发生部位、多发癌灶比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和带状肌侵犯的PTC患者易同时发生LNSS转移。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粘膜性黑色素瘤 (以下简称恶黑 )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 ,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不满意、预后差。本文回顾性收集了 6 0例本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情况 ,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现状的报道 ,其分析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为湖南省肿瘤医院 1976年至 1999年诊治的病例。 1990年后的病例均经病理诊断并作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而确诊 ,对在这之前病理诊断为头颈部恶黑和疑为恶黑的病例复阅了其病理切片并作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以重新确定这些病例诊断的正确性。免疫组织化学所用的抗体包括S - 10 0蛋白、HMB4 5、…  相似文献   
8.
182例喉癌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喉鳞癌的预后因素。方法:男176例,女6例,年龄18岁~78岁,声门上型56例,声门型126例;全喉切除109例,部分喉切除61例,近全喉切除12例;未行颈清术51例,行颈清术131例;单纯手术124例,手术加放疗58例。结果: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有:年龄、喉癌分期、转移淋巴结分期、病理淋巴结转移个数、术后放疗,而喉癌分区、术前呼吸困难、颈部肿块时间不影响生存率。5年生存率为67.58%。结论:中晚期以全喉切除为主,喉部分切除为辅;切缘阳性或淋巴结转移者,需行术后放疗;局部淋巴结复发是喉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多种游离组织瓣在面颊洞穿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多种游离皮瓣及肌皮瓣在面颊洞穿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4月,对23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面颊洞穿性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脐旁皮瓣、腹膜皮瓣、腹直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为8 cm×4 cm~21 cm×8cm.结果 23例皮瓣均成活,外观基本满意.仅1例脐旁皮瓣内侧部分坏死,3例出现口角瘘,1例腹部伤口裂开.随访满3年者6例,其中4例无瘤生存,2例分别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适用于不伴上下颌骨大范围缺损的面颊洞穿性缺损;脐旁皮瓣及腹直肌皮瓣适于伴有颌骨缺损的复杂颊部洞穿缺损修复;腹膜皮瓣适用于唇、颊复合洞穿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各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32例.结果 32例皮瓣31例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略有萎缩,色泽质地弹性均良好.患者术后外形、语音、吞咽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不带腹直肌及其前鞘,只含有皮肤、皮下脂肪和血管蒂,具有腹直肌皮瓣的所有优点,又避免腹部并发症的发生.供区隐蔽,手术操作方便,可实行双组手术,是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