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返流(M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0例,其中55例伴有MR者设为观察组,55例不伴有MR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5年内的跟踪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MI)率为27.27%(15/55)、再次MI率为14.55%(8/55)、心力衰竭(HF)率为67.27%(37/55)、猝死发生率为7.27%(4/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73%(7/55)、7.27%(4/55)、38.18%(21/55)、3.64%(2/5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早搏率为29.09%(16/55)、房性早搏率为27.27%(15/55)、心房纤颤率为20.00%(11/55)、窦性心动过缓率为23.64%(13/55)、总发生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11/55)、16.36%(9/55)、14.55%(8/55)、14.55%(8/55)、64.45%(36/5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MR与中度MR、重度MR相比,急性心肌梗死、再次MI、HF、猝死和心率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后两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MR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再次MI、心力衰竭(HF)、猝死和心率失常发生率均低于重度MR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缺血性二尖瓣返流会提高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1例为对照组,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分析观察组手术诊断结果、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结果:观察组肺动脉内径、右房纵径、右房横径及肺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中肺栓塞、风湿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其他的情况与手术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均以右房增大、肺动脉增宽,右室增大、肥厚,三尖瓣反流及高速反流频谱为主要表现。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测量肺动脉及心房内径、肺动脉压的方式诊断肺动脉高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透析龄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并规律随访患者60例,依据透析龄分为12个月组13例,12~24个月组20例和24个月组27例,检测3组血红蛋白水平,计算血红蛋白变异度、斜率和振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计算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左心室质量指数;Spearman法分析血红蛋白变异性指标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2个月组血红蛋白变异度[18.78(7.27,33.89)g/L]高于12~24个月组[8.98(5.69,11.91)g/L](P0.05),与24个月组[11.95(9.37,20.24)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组血红蛋白斜率[-1.50(-4.08,-0.57)]低于24个月组[-0.28(-0.60,-0.16)](P0.05),与12~24个月组[-0.82 (-1.67,-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组血红蛋白[(110.54±17.45)g/L]高于12~24个月组[(86.60±20.50)g/L]和24个月组[(86.85±15.45)g/L](P0.05);3组血红蛋白振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变异度、血红蛋白振幅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线性相关性(P0.05),血红蛋白与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317,P=0.025;r=-0.480,P0.001;r=-0.452,P=0.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的血红蛋白变异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纠正贫血、减少血红蛋白变异性有助于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心脏I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内一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常规药物及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及心脏I期康复,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脏射血分数(EF)值、6 min步行试验、中医主症积分、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EF值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中医证候评分和生活功能指标量表(FLI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EF值、6 min步行试验结果和FLIC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胸前区剧痛、面色苍白和舌紫暗评分等方面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心脏I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佳,可改善患者临床不适,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超联合磁共振成像(MRA)和CT血管成像(CTA)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颈部动脉粥样性狭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均行彩超、MRA、CTA检查,将彩超、MRA、CTA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彩超联合MRA和CTA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彩超联合MRA和CTA最终确诊59例,符合率为98.33%(P0.05);彩超联合MRA和CTA检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彩超、MRA和CTA检查(P0.05)。结论将彩超联合MRA和CTA用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