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在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诊治过程中检测的意义.②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诊断为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并收住院手术治疗的158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10个月,各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LCT、HR-HPV-DNA,LCT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定点活检,病理证实为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为复发;随访3次后两项均阴性者1年随访1次,若仍为阴性,改为2~3年随访1次;若两项中至少有1项为阳性者,4~6个月随访1次.③结果 158例CIN3患者术前 HR-HPV 阳性 150 例, 阴性 8 例, 阳性率 94.94%; 术后 1 个月、 3 个月、 10 个月、 14 个月、 18 个月、 24 个月 HR-HPV 消除率分别为 69.62%、77.85%、93.67%、94.94%、96.20%、98.73%;术后1个月、3个月、10个月、14个月、18个月、24个月诊断为复发分别为0例、0例、4例、1例、1例、1例,复发者全为HR-HPV阳性.④结论 HR-HPV-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中起重要作用;宫颈上皮内瘤治疗后必须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20例宫颈病变患者先进行HPV DNA的杂交捕获法二代(HPV—HCⅡ)和液基细胞学(TCT)的检测,其中224例因细胞学异常(意义未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以及以上的病变)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720例患者HPV阳性者264例(36.7%),阴性者456例(63.3%)。HPV阳性组患者年龄(37.77±8.48)岁,HPV阴性组年龄(39.25±8.83)岁,两组比较P〈0.05。224例细胞学异常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炎症和复鳞上皮乳头瘤样增生64.9%(61/9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82.8%(24/29)、CINⅡ89.7%(26/29)、CINⅢ93.5%(58/62)、浸润癌100%(10/10),随病理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57例细胞学检测为ASC-US的患者中宫颈高度病变(≥CINⅡ)检出率为24.6%(14/57),HPV阳性组检出率为33.3%(12/36),阴性组为9.5%(2/21),两组比较,P〈0.05,阴性组无浸润癌和CINⅢ的检出。87例细胞学为LSIL的患者中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为34.5%(30/87),HPV阳性组检出率为39.5%(30/76),阴性组为0,两组比较P〈0.01,阴性组无高度病变的检出。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宫颈高度病变在细胞学为ASC-US及LSIL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9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初诊女性患者1 301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高危型HPV,其中454例患者因伴有高危因素而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HPV的总感染率为51.04%(664/1301)。≤25岁组感染率最高55.68%(49/88)。在≤35岁年龄组,高危型HPV DNA负荷量与其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P=0.6207),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58)。在>35岁年龄组,1<HPV<10 pg/μl、10≤HPV<100 pg/μl两组,HR-HPV高低所对应的宫颈病变程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在100≤HR-HPV<1 000 pg/μl、HR-HPV≥1 000pg/μl两组,HR-HPV高低对所对应的宫颈病变程度构成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1058);但是,HR-HPV<100 pg/μl所对应的宫颈病变程度构成比与HR-HPV≥100 pg/μl所对应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35岁的女性患者中,当HR-HPV≥100 pg/μl时,CINⅢ和宫颈浸润癌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而HR-HPV<100 pg/μl时,患者中慢性宫颈炎和CINⅠ类型的病变所占比例较高,CINⅡ在两组中呈现不稳定趋势。结论重视女性年龄和高危型HPV负荷量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筛查的有效性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病人紫杉醇化疗过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紫杉醇过敏及降低过敏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1例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宫颈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紫杉醇过敏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宫颈癌病人紫杉醇化疗过敏发生率为46.3%,呼吸困难(57.9%)是过敏反应最常见症状,皮疹及面色潮红(47.4%)、腹痛及腹部不适(31.6%)的发生率较高。19例过敏者中,10例(52.6%)发生在紫杉醇输注5 min内,其中7例发生在输注3 min内;5例(26.3%)发生在输注25~30 min内。年龄≥45岁组宫颈癌病人紫杉醇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组(χ2=3.939,P〈0.05)。宫颈癌病人化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7×109/L组紫杉醇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0.17×109/L组(2χ=3.930,P〈0.05)。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Ⅰ、Ⅱ及Ⅲ~Ⅳ期的紫杉醇过敏发生率分别为63.6%、30.8%、16.7%,临床分期早的病人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晚的病人(χ2=6.322,P〈0.05)。宫颈癌病人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与手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既往药物过敏史及病人紫杉醇化疗时是否绝经无关(χ2=0.407~2.977,P〉0.05)。结论年龄≥45岁、化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7×109/L及临床分期较早是宫颈癌病人术后紫杉醇化疗过敏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癌病人紫杉醇化疗过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紫杉醇过敏及降低过敏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41例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宫颈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紫杉醇过敏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宫颈癌病人紫杉醇化疗过敏发生率为46.3%,呼吸困难(57.9%)是过敏反应最常见症状,皮疹及面色潮红(47.4%)、腹痛及腹部不适(31.6%)的发生率较高.19例过敏者中,10例(52.6%)发生在紫杉醇输注5 min内,其中7例发生在输注3 min内;5例(26.3%)发生在输注25~30 min内.年龄≥45岁组宫颈癌病人紫杉醇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组(x2=3.939,P<0.05).宫颈癌病人化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7×109/L组紫杉醇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0.17×109/L组(X2=3.930,P<0.05).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Ⅰ、Ⅱ及Ⅲ~Ⅳ期的紫杉醇过敏发生率分别为63.6%、30.8%、16.7%,临床分期早的病人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晚的病人(x2=6.322,P<0.05).宫颈癌病人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与手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既往药物过敏史及病人紫杉醇化疗时是否绝经无关(x2=0.407~2.977,P>0.05).结论 年龄≥45岁、化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7×109/L及临床分期较早是宫颈癌病人术后紫杉醇化疗过敏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PV-DNA检测(HC-2)、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对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174例病人进行追踪随访。结果经规范治疗后随访过程中,术后1、3、10与22月HR-HPV-DNA检测预测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3.9%30.8%、55.2%与45.7%,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宫颈锥切组1、3、10及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65.0%、68.9%、87.2%与86.7%;全子宫切除组1、3、10及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63.2%、70.6%、75.0%与79.4%;广泛子宫切除组1、3、10及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53.0%、71.0%、80.0%与67.0%。结论 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随访中起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级别病变采用的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HPV感染,但其转阴需要一定时间。治疗后HR-HPV仍阳性者应及时进行干预,以减少病变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孕前妇女TORCH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孕前妇女保健提供参考依据,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方法收集1035例孕前妇女外周血标本,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弓形虫(TOX)、巨细胞病毒(CMV)、风疹(RV)、单纯疱疹(HSV)的Ig G以及Ig 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感染率。结果 Ig G抗体检测结果:TOX阳性率为1. 64%(17/1035),CMV阳性率为89. 47%(926/1035),RV阳性率为87. 73%(908/1035),HSV阳性率为94. 98%(983/1035)。Ig M抗体检测结果:TOX阳性率为0. 97%(10/1035),CMV阳性率为2. 80%(29/1035),RV阳性率为5. 12%(53/1035),HSV阳性率为15. 75%(163/1035)。HSV、CMV、RV感染模式均以Ig M-/Ig G+为主,而TOX感染模式则以Ig M-/Ig G-为主。结论山东地区孕前妇女TORCH的感染较普遍,急性感染以HSV为主,且HSV、CMV、RV既往感染率或疫苗接种率较高,人群存在一定免疫力,而对TOX抵抗力相对较差,需加强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卵黄囊瘤(OYS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OY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OYS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12例OYST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0岁(范围:11~37岁);首次就诊时12例患者均有盆腔包块;就诊原因:6例腹胀、腹痛, 4例扪及下腹部包块, 1例阴道流血, 1例因阑尾炎就诊后发现;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4分期:Ⅰa期4例、Ⅰc期2例、Ⅱc期1例、Ⅲc期4例、Ⅳb期1例。(2)12例患者术前均行彩超检查, 其中10例提示单侧附件包块、2例提示双侧附件包块;中位肿瘤最大径为16.5 cm(范围:6.0~28.0 cm)。12例患者的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均>1 210 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值(<25 μg/L), 11例有癌抗原125(CA125)检测结果的患者中9例血清CA125水平升高。(3)12例患者中, 8例年轻未生育需保留生育功能者行患侧附件切除术;3例无生育要求者行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分期手术;仅1例双侧病变、无生育要求者为Ⅳb...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持续小剂量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200例早期妊娠(妊娠囊大小在10周内)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麻醉开始后,观察组给予芬太尼0.1 mg静推后即刻给予丙泊酚(总量-60 mg)静推,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后将余量静滴,并开始手术.对照组给予芬太尼0.1 mg静推后即刻给予总量丙泊酚静推,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后开始手术.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发生率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术中体动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丙泊酚持续小剂量给药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效果满意,可降低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并减少丙泊酚用量,优于传统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病人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CKC的CINⅢ病人3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是否累及腺体进行分组,并对其术前与术后的HPV感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93例CINⅢ病人中累及腺体者294例,未累及腺体者99例;CINⅢ累及腺体组病人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5.2%,未累及腺体组病人为97.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KC术后连续随访至少18个月,CINⅢ累及腺体组HPV转阴率为74.3%,未累及腺体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累及腺体组术后HPV转阴中位时间为5个月,长于未累及腺体组的3个月(t=-2.06,P<0.05);HPV转阴组术前HPV负荷量明显低于HPV未转阴组(Z=-76.8,P<0.05)。结论 CINⅢ累及腺体者较未累及腺体者术后HPV转阴所需时间延长;术前高危型HPV负荷量高者,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