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窝洞清理是一有争议的问题,焦点之一在其对牙髓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对处理牙做窝洞细菌学检查和牙髓组织学观察,发现清理窝洞有利于减少细菌的出现,且不会造成对牙髓组织的危害,认为清理窝洞是有利而可行的,本结果对临床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树脂材料与牙体组织间粘结性能的优劣与修复质量密切相关,寻求改善的途径日趋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测试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牙面的抗张粘结强度,发现对切割后的牙本质表面做清洁处理,可明显改善其与树脂材料的粘结性能。此外也要考虑到清洁过程中尽可能不损伤正常的牙面结构,选择适当的清洁剂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结果对临床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胚细胞条件培养液(TGC—CM)在诱导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取妊娠12.5d SD大鼠胎鼠第4代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牙胚细胞条件培养液(TGC—CM)的诱导下,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探索牙胚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可能。结果: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诱导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培养7d,在诱导组中细胞出现核极化,有很长的突起,细胞平行排列。抗牙本质涎蛋白(DSP)呈阳性反应。RT—PCR显示mRNA水平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异的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结论: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TGC—CM的作用下能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能为研究牙齿的分化和发育提供良好的模型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体外定向诱导下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出生后4 d的GFP转基因小鼠腹股沟的皮下脂肪组织,经过胶原酶消化,加入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5代GFP-ADSCs分别加入成骨及成脂条件培养液进行体外多向分化诱导研究.并分别采用茜素红钙盐染色和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结果: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GFP的ADSCs,GFP-ADSC经成骨诱导20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有橘红色钙盐沉积;经成脂诱导10 d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GFP作为报告基因在ADSCs分化过程中没有被关闭,亦未影响到ASCs的多向分化潜能,是ADSC在体多向分化研究的一个有效示踪工具.  相似文献   
5.
陆铃  李菊  刘鲁川 《四川医学》2010,31(12):1745-1747
目的观察Nd∶YAG激光照射狗牙活髓切断术后断面的牙髓组织变化,了解Nd∶YAG激光照射条件与牙髓反应的关系。方法动物的牙分成四组,每组3颗牙。一组为对照,另三组切髓后激光照射断面,条件分别为1W、2W、3W的输出能量,时间均为5s,各组均用Dycal盖髓剂盖髓。分别于3、7、21d处死动物,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接受2W输出能量激光照射的牙,术后早期,创伤牙髓的愈合优于对照组;术后21d有程度不同的牙本质桥形成,根部牙髓无明显异常,组织学疗效评价均成功。大能量Nd∶YAG激光用于切髓术有较强的损伤作用。结论适当剂量的Nd∶YAG激光照射具有一定的促进创伤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法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口腔临床实习医疗纠纷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模拟高原缺氧对慢性牙周炎大鼠血清中M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常氧与缺氧条件下慢性牙周炎大鼠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变化,探讨MMP-2与高原牙周病的关系。方法模拟高原缺氧建立大鼠慢性牙周炎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常氧牙周炎组、缺氧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大鼠血清中MMP-2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常氧牙周炎组、缺氧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血清中MMP-2浓度分别为(92.00±21.78)、(118.09±25.01)、(102.03±21.30)、(159.19±34.13)ng/ml,常氧牙周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与缺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与常氧牙周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缺氧牙周炎组血清中MMP-2浓度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缺氧上调血清中MMP-2的表达,进而促进大鼠牙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牙齿健康部位与龋损部位菌斑pH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进食糖后患龋情况不同者健康牙面或龋洞内菌斑pH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明龋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接触法直接在原位测定菌斑pH在漱糖后1 h内的变化.实验分3组,分别为无龋组(CF)、普通龋组(CIA)和龋活跃组(CA),三组均测定健康牙面菌斑pH的变化,龋活跃组另外测定龋洞内菌斑pH的变化,绘制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菌斑基线pH(pHrest)、pH下降的最低值(pHmin)、pH的下降幅度(△pH)及30 min内的曲线下面积(AUC3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菌斑pH在漱糖后均下降,约5~10 min后达到最低值,随后缓慢上升,1 h左右可恢复至用糖前的水平;三组健康牙面菌斑pH的变化相似,pHrest、pH min、△pH、AUC30均无显著差异(P>0.05);龋活跃组龋洞内菌斑pH在漱糖后的变化趋势与三组健康牙面相似,但龋洞内菌斑的pHrest明显较健康牙面低(P<0.01),用糖后pH的下降更为明显,pHmin和AUC30均较健康牙面小(P<0.01或P<0.05),且恢复到用糖前基线水平所需时间亦较长.结论龋洞内的菌斑产酸力较健康牙面高,进一步验证了龋病的发生是局部菌斑产酸力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6岁,因左侧上颌后牙自发痛及咬合痛1周就诊。查:27冠周牙龈轻度红肿,无牙周袋,根尖处牙龈压痛,叩痛( ),松动Ⅰ度。X线片示根尖区直径1mm大小阴影。诊断:27牙周牙髓综合征。治疗过程:27开髓后拔除颊、腭侧根髓,开放引流。次日因左侧上颌后牙疼痛加重复诊。26腭侧脓肿切开引流,抗生素抗感染,27重行腭根髓拔除术,丁香油安抚。第3天因疼痛未缓解再次就诊,27扩锉腭根,根管内置甲醛甲酚棉捻,颊侧根管口置乳牙失活剂,暂封。继续抗感染治疗。1周后复查,27仍有叩痛(-),清理根管,牙胶尖加根管糊剂充填根管,磷酸锌水门汀垫底,银汞合金充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的缓释、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复方缓释牙栓的缓释、细菌敏感稳定性、基质影响试验. 结果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几个菌种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缓释时间可达12 h以上.将该牙栓4 ℃存放6个月后,仍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与半年前的抑菌环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于基质影响试验,加入基质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消化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相对减弱(P<0.05),而对表皮葡萄球菌、中间普氏菌、变形链球菌抑菌环无显著性差别( P>0.05).结论 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牙周致病菌有明显的缓释、稳定的抑菌作用以及基质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