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临床上以单侧疝为主,但合并对侧隐匿性斜疝者诊断困难易造成漏诊,笔者自2000年应用彩超诊断隐匿性斜疝,漏诊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婴幼儿先心术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先心术治疗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介入支架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30/42)(P<0.05);观察组患儿脱离机械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1.3)d,(13.5±6.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6)d,(20.8±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分别为(0.8±0.2)d(,1.1±0.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4)d(,2.8±0.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流通畅人数占比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观察组死亡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支架治疗婴幼儿先心术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儿血流通畅率,同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一体化治疗在胎儿-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产科产前诊断的82例复杂CHD胎儿,所有胎儿均保留,并展开产前诊断、产后治疗的一体化诊治,观察治疗情况。结果: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82例复杂CHD胎儿中,产前、产后诊断符合率占96.34%(79/82),平均治疗时间(14.05±2.11)d;共58例接受Ⅰ期外科手术,共6例接受介入治疗,共2例接受Hybrid手术;共74例(90.24%)存活,8例(8.33%)死亡;62例(83.78%)术后心脏恢复正常结构。结论:一体化治疗在胎儿-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效果良好,为患儿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提升存活率,降低病死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我院推行静脉留置针技术已达7年,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患者每天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也明显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静脉留置针可随时保持静脉通畅,更方便于临床用药及危重患者的抢救[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及围术期处理成功的经验。方法 对2005年3月~2005年5月实施的12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总结、分析。结果 12例病人均手术顺利、恢复良好。结论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需要术前准备、麻醉、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手术技巧、术后监护等全方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型闭锁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4年11月~12月实施的5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观察其效果.结果5例病人术中心脏诱导停搏时间短,术后心脏复苏好,均自动复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本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减少了预充量,简化了操作,无需特殊灌注设备及技术支持,具有简便、经济、实用、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瓣病变患儿的治疗,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术操作简单,但是抗凝不足或者抗凝过量均具危险;而且患儿需要置入物具有生长的潜能以避免多次手术,机械瓣膜显然无法满足需求.现总结我中心2002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Ross手术治疗15例主动脉病变患儿的结果及围术期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置管在婴幼儿先心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心病人253例,术后均留置中心静脉管以备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做静脉给药通道之用。现将其应用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7例,女106例;年龄2月~3岁;体重4~15 kg。室间隔缺损98例,房间隔缺损106例,法乐式四联症23例,法乐式三联症11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肺动脉狭窄8例,右室双出口2例。置管保留时间平均2~7天。1.2置管方法基础麻醉后,选右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1]。将双腔PICC管经右侧颈部切口插入静脉血管内,插入长度10~15 cm,导管入口处缝合固定2针或皮下隧道固定。置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全身表现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置管侧呼吸音减弱等。1.3结果本组253例,置管保留时间2~7天,未出现置管导致全身感染、药物外渗、堵管或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其中9例出现穿刺点红肿,置管时间均超过5天,经加强局部护理红肿渐退。置管过程中局部渗血15例、误伤动脉3例、气胸2例,经对症处理病情稳定,均未影响置管。2护理2.1置管期间每班填写置管护理单,内容包括:置管日期、时间、导管型号、插入长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心脏手术的广泛开展,小儿心脏直视手术日益增加。小儿体外循环过程需更适合其生理状况,这对于提高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后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成功实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手术7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