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温病条辨》六卷,是清代医学家吴鞠通论治温病之专著,也是吴氏主要学术思想的代表著。由于该书较完整、系统地论述了温病的理、法、方、药,在临床颇有实用价值,因而成为后世学习温病证治的津梁。 然而,《温病条辨》问世后,对其功过,后世医家褒贬不一。如有人把吴氏取材于叶案,经分析归纳找出治疗规律,定出方剂的这种做法,责之为抄袭,如叶子雨等人。其实这种指责是带有偏见的。任何一门新的学说,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不可能凭空而来。中国医学史上多少医家著作都是在继承前贤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推动医学发展的。吴鞠通撰写《温病条辨》也不例外,正如他本人所  相似文献   
2.
1.调和营卫退热法 本法用于外感病初起之发热。外感病初起,卫分感受风邪,形成卫强营弱而发热。这类发热多表现于体弱邪轻的患者,属《伤寒论》中风表虚证,或称伤风表热证。常用方如桂枝汤,其药物配伍及服药等均与一般发汗剂有别,秦老用此法除治外感表虚证外,常用于阳气虚弱,平日畏寒冷,疲劳后微有低热的患者,依据“劳者温之”的治则,用桂枝汤酌减桂枝用量,加入党参或黄芪、当归之类,效果显著。 案例:张某,男,56岁。入冬后反复感冒不愈,近二日又觉发冷发热,测体温常在37℃—38℃不定。伴有头痛鼻塞,周身酸楚,乏力,动则自汗畏风,脉浮,舌胖苔白。此证为平素阴气虚弱,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外感表虚证。治以调和营卫退热法,拟桂枝汤原方二剂如法服之,服后全身微汗  相似文献   
3.
外感热病邪入中焦,致阳明热结腑实,症见腹满便秘,或热结旁流,必有脉沉实,舌黄燥为证。遵《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 的治则精神,宜用苦寒攻下为主的变法诸方治疗,以达釜底抽薪、祛邪安正。由于在外感热病临床上,及时、准确地运用下法,常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故通下法颇为历代湿病医家所重视,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及卓效的方药,迄今仍有重要临床价值。运用通下法随证变化,化裁方剂,在吴鞠通《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一书中论述最为详细,并颇有特色。《条辨·中焦篇》论述了多种外感热病,由上焦不解,邪传中焦  相似文献   
4.
一、血淤概述: 由于血的病理改变所引起的疾病甚多,归纳之不外血虚、血溢、血淤三种证候类型。其中血淤是由血脉运行不畅、有所留滞或凝结;或有离经之血溢出后凝聚不散,从而在临床上构成一特定的证候,称为血淤证。其治疗多以活血消淤为主要手段。 血淤的证治,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记有“恶血”、“血凝”、“血痹”  相似文献   
5.
肾盂肾炎为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典籍中无此。目前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大多归属于“淋证”、“腰痛”等范畴,治疗多以清热解毒、利湿、补肾为主法,依此选择相应方剂化裁。据近年来临床报导,依据上述理论治疗肾盂肾炎确有明显疗效,尤其在急性肾盂肾炎阶段,对膀胱湿热蕴结,排尿障碍者,能很快消除症状,尿检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