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贺临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X):28-29,65
目的观察加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与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疗效。方法6个月~3岁婴幼儿支气管哮喘患儿48例,随机分为口服泼尼松组(B组,n=24)与常规治疗组(A组,n=24),对照组为6个月~3岁健康体检儿童(C组,n=20)。口服组在常规GINA方案治疗同时短期加服泼尼松片3~7d,每日1~2mg/kg(总量不超过40mg),分2~3次。治疗第3天,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检测三组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ELISA法检测IgE、IL-4。结果哮喘患儿血清IgE、IL-4水平均明显升高。B组患儿疗效优于A,其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及IgE、IL-4表达量均低于A(P〈0.05),两组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服泼尼松片比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好,其原因为弥补了婴幼儿吸入治疗依从性差的缺陷,发挥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贺临  甘斌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30-31,35
目的探讨IL-13和IFN-γ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以及与哮喘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各组患儿采血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3和IFN-γ水平。结果哮喘急性期II-13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明显下降;至哮喘缓解期,IL-13水平下降,IFN-γ水平则升高。急性期和缓解期IL-1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下降;IL-13水平随病情的加重逐渐上升,而IFN-γ水平则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下降。结论IL-13和IFN-γ参与了哮喘发病,IL-13/IFN-γ失衡是其机制之一,两细胞因子变化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刘贺临  陆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25-4227
目的:观察加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与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疗效。方法:6个月~3岁婴幼儿支气管哮喘患儿4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24)与口服泼尼松组(B组,n=24),对照组为6个月~3岁的健康体检儿童(C组,n=20)。B组在常规GINA方案治疗的同时短期加服泼尼松片3~7天,1~2 mg.kg-1.d-1(总量不超过40 mg),分2~3次。治疗第3天,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检测3组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ELISA法检测血清IgE、IL-4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血清IgE、IL-4水平均明显提高。B组患儿疗效优于A组,其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及血清IgE、IL-4水平均低于A组(P<0.05),两组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服泼尼松片比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好,其原因为弥补了婴幼儿吸入治疗依从性差的缺陷,发挥了糖皮质激素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神经心理发病机制,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有利的干预措施。方法将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220例随机分为常规GINA方案吸入治疗1组(116例)和常规GINA方案吸入治疗加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组(104例),同时选择保健门诊同性别,同年龄,家族中无精神病、癫疒间及智力低下儿童80例为对照组。三组儿童(哮喘患儿一经诊断明确后在未治疗前)均检测血清皮质醇(8 am和4 pm)、神经生长因子(NGF)、脑电波θ/β比值;哮喘患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再次复查对上述指标。结果哮喘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脑电波θ/β比值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2组θ/β比值接近正常对照组儿童。哮喘患儿在治疗前,8 am和4 pm皮质醇数值均较对照组儿童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6个月后皮质醇8 am测定值较未治疗前明显上升,下午则无明显变化;哮喘组患儿治疗前的NGF数值明显较对照组儿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治疗后NGF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NGF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度的神经心理调节可协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  相似文献   
6.
刘贺临  陆敏  刘岚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57-1858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慢性咳嗽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其引起慢性咳嗽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确诊为慢性咳嗽患儿正规治疗前后IL-2,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用t检测方法与健康对照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咳嗽患者治疗前CD8+较对照组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CD4/CD8较对照组结果有所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1),治疗后CD4/CD8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1)。慢性咳嗽患儿治疗前IL-2,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治疗后(P〈0.01),而治疗后IL-2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TNF-α在治疗后较对照组仍增高(P〈0.05),结论:MP,CP可以诱导慢性咳嗽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并且引起TNF-α,IL-2等炎性因子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害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方法利用放免法对124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及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血清NSE测定,对81例NSE升高的新生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试,并于生后12~18个月进行智能测定.结果NSE水平在胆红素重度升高、中度升高、轻度升高组均增高,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AEP异常率、智能发育指数(PDI)及运动发育指数(MDI)下降在轻度升高组与对照组、重度升高组与中度升高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但在轻度升高组与中度升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SE水平的测定较以BAEP及智能测定来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脑损害更早、更敏感,NSE可作为判断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脑损害早期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经左乙拉西坦(LEV)治疗癫(癎)出现行为异常患儿的气质和脑电图,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癎)出现行为异常的特征.方法 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0月诊断为癫(癎)的患儿126例,均给予LEV单药治疗,对癫(癎)患儿均采用相同的起始剂量,相同的间隔时间并按相同的公斤体质量加量,起始量10 mg·kg-1·d-1,2次·d-1,1周增加上述剂量1次,2~4周增加至维持剂量20~40 mg·kg-1·d-1,2次·d-1.通过电话跟踪随访,将出现兴奋、激惹、攻击、嗜睡等行为者共34例归为观察组,未出现行为异常者按11配对选出34例为对照组,对2 组患儿进行气质测定,每个气质维度包括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阈限、反应强度、心境、注意分散度和持久性,并分析患儿的脑电图.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反应强度、情绪本质等气质维度的得分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在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坚持性、注意分散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例出现行为异常者均为局限性发作患儿,其中22例表现为额颞部异常放电.结论 LEV单药治疗癫(癎)患儿出现行为异常易发生在以额颞部异常放电的局限性发作患儿,并且该类患儿具有较强的反应强度及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几种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7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A、B两组各25例,对照组24例。各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A组给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治疗B组给予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观察各组患儿治疗前、治疗第7、第10天后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治疗A、B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均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磷酸肌酸钠较1,6-二磷酸果糖疗效更快,可相对缩短住院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轻中度缺铁性贫血(IDA)伴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儿童服用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8例轻中度IDA伴RRI患儿分为两组,A组35例,口服铁剂同时口服泛福舒,B组33例,仅口服铁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血红蛋白(HB)水平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后血清IgA、IgG及HB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IgA、IgG、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咳嗽天数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IDA合并RRI经口服铁剂治疗不理想儿童联用泛福舒能有效减少RRI的发生,较快纠正贫血.泛福舒安全性好,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