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2005年2月,我院收治气管切开患者204例。现将气道湿化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4例患者中,颅脑外伤157例(广泛脑挫伤56例,多发性颅内血肿3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2例,硬膜下血肿25例),原发性脑出血47例。其中2001年1月~2003年1月住院98例为对照组,2003年2月~2005年  相似文献   
2.
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存活53例,死亡23例。根据Karnofsky评分评估生活和生存质量:手术患者46例,其中恢复良好35例,不能自理或长期昏迷8例,死亡3例;保守治疗10例,其中恢复良好6例,不能自理或长期昏迷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入院时或入院后短时间即已双侧脑疝,死于中枢性脑干功能衰竭。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极易并发脑中心疝,病情易骤然恶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至关重要,手术应在“间脑期”前进行,手术后患者大部分预后较好。有弥漫性脑肿胀者预后差,应尽早行手术减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中血浆加链激酶的局部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钻孔清除部分颅内血肿辅以血浆加链激酶(r-SK)溶化引流残余血肿,治疗各类颅内血肿30例,其中硬膜外血肿21例,脑内血肿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结果:近期疗效,优良23例(79%),好转4例(14%),无效2例(7%),死亡,局部应用15mg的r-SK加自体血浆2ml,24h后可引流血肿量的80%以上,加速血肿的溶解吸收。结论:立体定向钻孔血肿部分清除结合血浆链激酶溶解引流残余血肿有效好疗效,r-SK加血浆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治疗中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裴丽娜  熊峰  刘谦东 《山东医药》2003,43(16):53-54
20 0 0年 10至 2 0 0 2年 1月 ,我们采用定向钻孔置管 ,局部应用自体血浆加重组链激酶 ( r- SK)溶解引流血肿 ,共治疗颅内血肿 6 2例 ,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 2例中 ,男 4 9例 ,女 13例 ;年龄 3~ 6 2岁 ,平均年龄 33岁。其中硬膜外血肿 4 5例 ,脑内血肿 11例 ,脑室内出血 6例。临床表现为 :神志清醒 4 3例 ,嗜睡 9例 ,昏睡 3例 ,浅昏迷 3例 ,中度昏迷 2例 ,深昏迷 2例。GCS评分 13~ 15分 4 3例 ,9~ 12分 15例 ,6~ 8分 3例 ,4分 1例。6 2例均经 CT扫描证实颅内血肿。血肿量 2 0~ 4 0 ml 5 1例 ,4 1~ 6 0 ml 11…  相似文献   
5.
2D—DSA、3D—DSA和CT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行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DSA[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三种显示法]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46例,检出动脉瘤55个。动脉瘤的确诊率3D-DSA为100%,2D—DSA为89.1%,CTA为87.3%。3D-DSA与CTA比较,P〈0.05;对于瘤颈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的显示,2D-DSA与CTA比较,P〈0.01。3D-DSA的SSD、VR显示法与CTA比较,P均〈0.01。认为对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3D—DSA明显优于CTA,CTA较2D-DSA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脑胶质瘤血管形成、瘤周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瘤和对照组标本中HIF-1α、MMP-9和CD34的表达,MRI判断瘤周水肿的程度.结果: HIF-1α阴性组微血管密度为(18.45±4.23)个/视野,HIF-1α阳性组为(45.23±18.56)个/视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阴性组微血管密度为(12.40±2.62)个/视野,MMP-9阳性组为(36.40±22.21)个/视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阳性组与阴性组水肿指数比较,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P<0.05;MMP-9阳性组与阴性组水肿指数比较,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胶质瘤HIF-1α、MMP-9的半定量计分与瘤周水肿体积作等级相关分析,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结论: HIF-1α、MMP-9参与了胶质瘤的血管形成,并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密切相关,HIF-1α、MMP-9与微血管密度及水肿指数的结合有利于临床对胶质瘤转归及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导管梗阴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回顾我院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导管梗阻的形成因素与防治结果。结果 导致梗阻的原因主要为颅内感染、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医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技术在脑内深部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脑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前均行硬膜外或硬膜下彩超检查,以定位肿瘤及选择手术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后再行彩超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对比显示42例病变均定位准确。其中显微镜下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4例,部分切除8例。术后4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加重,3例术前偏瘫短期内加重,其余病人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术中彩超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和手术路径的选择,准确地切除病灶,最大程度减少手术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3个月,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2周入院。查体:眼底视乳头水肿,边界不清,动脉:静脉=1:2,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全身皮肤未发现黑痣。颅脑CT、MRI检查:右颞底部球形等密度至略高密度占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7月~2006年12月,我们共施行128例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术,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结果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钛网组(11.5%)明显低于骨水泥组(45.9%)及自体颅骨组(28.2%),青壮年患者(16.3%)明显低于中老年患者(52.8%),缺损<40 cm2者(15.3%)明显低于缺损>40 cm2者(41.1%)(P均<0.05).认为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修补材料、患者年龄、颅骨缺损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