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实验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小型猪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探讨睡眠呼吸暂停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中国小型猪16头,分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组(OSA组)和对照组,每组8头。OSA组用凝胶注射法制作动物模型。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及12周后取实验动物静脉血检测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1)造模后,OSA组Hcy水平明显升高,前后分别为(8.94±2.43)和(12.25±1.44)μmol/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cy水平无明显变化。造模后OSA组与对照组Hcy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动物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实验性OSA使机体血浆中Hcy水平异常升高,促进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对培养的衰老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1-09/2002-09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电镜中心进行.常规培养心肌细胞.用噻唑兰检测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1000,3 000,5 000U/L)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以3 000U/L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心肌细胞,Rhodamine123和Fluo-3/AM负载后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测量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①噻唑兰法显示3种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24 h后,A值百分率最高,48 h后A值百分率下降.②3 000U/L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心肌细胞后,共聚焦扫描图像显示心肌细胞[Ca2+]i升高,作用0,2,12 h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9.64&;#177;16.33,9645&;#177;29.42,104.52&;#177;22.17,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3000 U/L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线粒体膜电位在75 s内可见荧光强度先稍有降低后升高,未用肿瘤坏死因子α处理组及肿瘤坏死因子α处理后5,10,15,20 min、2及12 h的MMP荧光强度分别为134&;#177;57,115&;#177;43,114&;#177;40,112&;#177;38,97&;#177;28,77&;#177;55,34&;#177;16,12 h后线粒体膜势能下降一半,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意义.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能增加[Ca^2+]i、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可能是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早期死亡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方法。目前,实现缺血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主要有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内溶栓、血栓抽吸及通过介入方法直接开通梗塞相关动脉等。但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施行逆向溶栓的方法国内外尚无报道。本文报告1例运用尿激酶经微导管行冠状动脉逆向溶栓联合支架植入开通阻塞动脉,最终效果良好。但靶血管血栓性病变如何界定、具体标准操作方法及对远期疗效观察等方面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4.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是内源性一氧化碳(CO)合成的限速酶和关键酶,可将血红素分解成CO,胆红素和铁。HO-1为诱导型,许多刺激因素如重金属、血红素、炎性细胞因子、发热、缺氧等可诱导HO-1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5.
患女性,80岁,主因“间断恶心16h,加重伴呕吐、喘憋、大汗8h”于2006年6月30日收入院。缘于2006年6月29日22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恶心、烦躁,未诊治,后自行缓解。6月30日7时晨起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或咖啡样物,伴有喘憋、脸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躁动等,测血压为70/40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陈旧性脑梗死病史3次,现遗留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智力障碍,无糖尿病病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半乳糖(D-gal)对心脏成纤维细胞拟衰老的诱导作用,探讨D-gal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衰老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D-gal作用于幼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在不同的作用时间,采用MTT、细胞周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研究D-半乳糖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果:D-gal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增殖速度慢于对照组;细胞中DNA含量低于对照组,细胞周期S、G2-M期减少,G0-G1期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中SOD活力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提示D-gal对幼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老化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干预神经营养因子p75受体(p75NTR)探讨心肌梗死(MI)后神经过度增生对心肌细胞Ito,f异质性的影响。方法:选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陈旧性心梗(HMI)组、p75 NTR激活组、p75 NTR抑制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n=10)。采用酶解法制备3层心室肌单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电流。结果:在以+50mV的去极化刺激时,HMI组的Ito,f峰电流密度有所下降,在以p75NTR受体激活后,3层心肌Ito,f峰电流密度的下降更为明显,与假手术组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其中以中层心肌Ito,f峰电流密度的下降程度最大;而应用p75NTR抑制剂后,下降的程度降低,与假手术组比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中层心肌细胞的Ito,f电压依赖性失活曲线在p75NTR激活组及HMI组均向负移,p75NTR抑制组得以恢复。Ito,f通道关闭态的τ值在4组的3层心肌细胞间存在明显差异,即p75NTR激活组及HMI组失活较快,尤以p75NTR激活组为甚,p75NTR抑制组的关闭态失活与对照组接近。结论:p75NTR激活后,3层心肌Ito,f峰电流密度下降明显,尤其以中层细胞为甚,此可能是导致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显著增加,最终引起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别隐品碱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单相动作电位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别隐品碱(ALL)的抗动物心律失常作用。方法以氯仿诱发小鼠室颤、以CaCl2-ACh混合液诱发小鼠心房纤颤、肾上腺素致豚鼠心律失常,以乌头碱诱发的豚鼠左室乳头肌收缩节律改变,选择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观察ALL抗心律失常的效应。记录豚鼠和大鼠心脏的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结果ALL能明显降低氯仿诱发小鼠室颤率,应用30,100mg/kg的ALL后,CaCl2-ACh混合液诱发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的发生率从100%降低到53.3%和33.3%。ALL使肾上腺素致豚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降低,并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室乳头肌收缩节律失常有明显拮抗效应。ALL可明显延长其心脏的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效应的电生理基础。结论ALL呈现出多种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经气管灌注脂多糖致老龄大鼠急性肺损伤,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观察可提高电泳分辨率、重复性和一致性的双向电泳技术分离急性肺损伤后的老龄大鼠肺组织在蛋白质水平上发生的改变,以探讨蛋白质变化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全军重点实验室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和实验测试中心完成。①选用12只老龄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经气管灌注小剂量脂多糖造成急性肺损伤模型:用1mL无菌注射器接钝头长针在直视下经气管内注入新鲜配制的脂多糖/生理盐水混悬液,用量为O.75mg/kg;对照组动物依同法灌注等量生理盐水。②采用丙酮沉淀法提取肺组织蛋白质,在蛋白样品提取过程中,两组蛋白质组织尽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并保证提取蛋白质的整个过程在低温状态下进行,避免在样品提取过程中发生蛋白变性、降解。其次,提取组织蛋白质时所需裂解液等试剂尽量同一批次配制。再次,应使用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以免在蛋白质提取和电泳过程中蛋白质遭到破坏。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蛋白质提取物行并联双向凝胶电泳,保证了电泳图像较高的一致性和重复性。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分析凝胶图像对比和找出差异表达蛋白点。电泳过程中使用预制的宽pH范围的胶条,以提高蛋白质分辨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老龄大鼠12只,每组6只。①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蛋白质提取物行并联双向电泳.电泳图像显示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②两组肺组织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根据蛋白质的两个特性将其分离:等电点和分子量。并用考染方法显示了凝胶上蛋白质点的位置和丰度。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对老龄大鼠肺组织蛋白质达到了很好的分离效果,经过计算机图像软件分析凝胶图像有以下结果:对照组大鼠肺组织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凝胶上共得到(730&;#177;52)个点,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电泳凝胶上得到(706&;#177;67)个点,配比率为86%,重现性较好。③经过对比分析两组凝胶,找到质和/或量有明显改善(P&;lt;0.05)的16个点。其中实验组有13个点丰度显著增高,表观分子量/等电点分别为26500/5.32,30300/5.32,30700/5.57,35000/6.16,29100/6.20,38700/6.23,30400/6.78,31600/7.30,30900/7.34.38800/6.99,27700/7.58,29700/7.78,38800/7.68;有3个点丰度显著降低.表观分子量/等电点分别为28300/4.95,23000/6.26和31700/6.26。结论: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肺组织蛋白质提取物,采用宽pH范围的电泳凝胶及并联进行大鼠的双向凝胶电泳,可以有效地将脂多糖致老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异常改变的肺脏蛋白质分离开来,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肺损伤后的蛋白质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是否存在心肌细胞增强因子家族中心肌增强因子(myocyteenhancerfactor2A,MEF2A)特定位点21bp的缺失突变,及其是否为代谢综合征患者易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遗传学基础之一。方法:于2002-02/2005-12选择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收治代谢综合征患者166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非代谢综合征患者64例为对照组。根据Genbank中MEF2A的DNA序列,设计合成特定的上下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MEF2A中包括突变位点在内的部分序列,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的片段分别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差别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纳入患者2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并未发现预期的MEF2A特定位点21bp缺失突变,也并未在这一位点找到其他突变,所测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的DNA序列均能在Genbank中找到相关的模板,属正常的基因多态性。代谢综合征并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中也未见这一突变。结论:MEF2A21bp缺失突变并不一定是代谢综合征患者易发冠心病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