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钢自1985年9月投产后,卫生处下属的保健站均是采用上海市卫生局规定的登、统计台帐及门诊病历对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登记管理的。1991在初轧厂对全厂1250名职工的健康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并不断开发及完善对职工健康的动态跟踪管理系统。一、实施过程1.基础材料的整理先将全厂每个职工自1984年来的门诊病志及体检卡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对疑点追踪检查,后做出正确诊断及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恶性胃淋巴瘤占胃癌以外胃恶性肿瘤的70%~80%,是仅次于胃癌的第2位高发胃肿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PET/CT)是最早也是最多用于病变定性诊断的核医学方法,其临床价值已经得到证实。本文报告1例确诊恶性胃淋巴瘤而PET/CT阴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bcr-abl融合基因是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很少存在于T细胞淋巴瘤(T-LBL)中,CML向T-LBL的转变也很罕见.我院近日确诊1例CML后发生T-LBL髓外急变的患者,并且在其淋巴瘤细胞中发现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西他滨是目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优先用药,但其在中国尚未展开大规模的临床应用,其应用于中国人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评估.我院对1例MDS患者进行了地西他滨第1个疗程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提示地西他滨在中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地西他滨作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推荐用药,目前有3 d和5 d两种方案。3 d方案剂量较大,人们对其安全性存在担忧。我院近期对2例老年MDS患者进行了地西他滨3 d方案的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患者年龄、性别、动员方案、疾病状态、采集机器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以上因素对干细胞动员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采集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动员方案对CD34^+细胞采集数及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年龄、确诊到动员间隔时间、既往化疗方案、骨髓受累与否等对干细胞采集数量影响并不显著。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数呈正相关。采集前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与采集成功密切相关。结论:化疗联合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采集造血干细胞优于单用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通过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确定合适的采集时机,可以提高采集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地西他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肯定疗效,目前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线用药.但是,如果地西他滨治疗的效果不肯定,下一步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我院最近对1例地西他滨治疗后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铁是细胞生长增殖和机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绝大多数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在内摄取铁主要通过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介导。研究显示,转铁蛋白受体在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因而可与多种物质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本文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药物(青蒿素、多柔比星和藤黄酸等)、基因、抗体、聚乙二醇、纳米方面对近年来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非诺贝特原料药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浓度,HPLC同时测定非诺贝特及非诺贝酸的浓度。结果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整个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高于其原料药,两者在50~200 μg·mL-1内的Ka值均基本保持不变,在pH 6.0、6.5、7.4条件下的吸收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Ka值分别为(0.373±0.002 1)h-1、(0.329±0.000 8)h-1、(0.362±0.001 4)h-1、(0.347±0.007 9)h-1。结论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整个肠道均有较好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