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通过参与1例肿瘤科放射性肺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查阅并结合相关文献,协助医师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并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结果通过实施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应参与治疗团队,共同探讨用药方案,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可通过及时发现药物治疗问题、促进临床优化用药方案,有效控制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病程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艳平  刘芳群 《中南药学》2011,9(6):480-480
碘海醇为第2代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这类造影剂通过降低渗透性、电性及化学毒性,而降低造影剂的不良反应。临床用于血管造影,腰、胸及颈段脊椎造影,CT增强扫描等[1],经临床使用,这些造影剂比离子型造影剂安全,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仍有发生。我院放射科CT室2010年12月就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脑脊液中左氧氟沙廑含量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乙腈-0.1%甲酸(三乙胺调PH2.52)=16:84为流动相,用前经0.45μm的滤膜过滤,超声脱气;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97nm;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结果:此方法最低检测浓度为24.19ng/ml,线性范围为24.19~6200ng/ml,方法平均回收率在96.03%~102.08%,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64%~9.12%和2.59%~8.38%.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左氧氟沙星的脑脊液浓度检测.  相似文献   
4.
用RP-HPLC法,以三唑仑为内标,反相C18为分析柱,乙腈—0.01mol·L-1磷酸二氢钠—四甲基乙二胺(46∶54∶0.22v/v)为流动相,磷酸调至pH6.9,检测波长263nm,测定血清和尿中盐酸青藤碱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6~480ng·mL-1和0.06~3μg·mL-1,平均回收率75.88%和91.35%,日内日间误差小于5%,最低检测浓度血清4ng·mL-1,尿40ng·mL-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盐酸青藤碱片80mg,测定血清及尿浓度,该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体内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消除过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0.791±0.491h,T1/2β9.397±2.425h,Tmax 1.040±0.274h,Cmax246.604±71.165ng·mL-1,AUC 2651.158±1039.050ng·h·mL-1,CL 0.033±0.01ng·mL-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吡嗪酰胺日总剂量相同,不同用药方案下血药峰浓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吡嗪酰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5月 ~ 2022年5月进行吡嗪酰胺血药峰浓度检测的结核患者1377例,根据吡嗪酰胺用药方案分为0.5 g tid组和1.5 g qd组,分析不同用药方案的患者血药峰浓度(Cmax)结果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0.5 g tid组Cmax低于1.5 g qd组(P < 0.001);0.5 g tid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C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32);1.5 g qd组中,男性Cmax低于女性(P = 0.033)。0.5 g tid组Cmax在参考范围内的比例低于1.5 g qd组(P < 0.001)。研究期间共收到怀疑使用吡嗪酰胺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43例,与用药方案为0.5 g tid组相比,用药方案为1.5 g qd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对较少。结论:日总剂量相同时,吡嗪酰胺每日一次给药的Cmax明显高于每日三次给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升高,建议吡嗪酰胺每日剂量一次给药。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临床合理使用的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菌药物因品种多、适用范围宽,还可预防用药,而在临床表现出较多的不合理应用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药学实践,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临床用药须知》中相关抗菌药物的规定,从有无用药指征、明确病原菌种类、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时的品种选择、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的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的选择、给药途径的选择、给药次数的确定、药物疗程的确定、联合应用的合理性等方面,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临床药师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DM)手段,研究利福平和伏立康唑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 基于利福平和伏立康唑联用,及停用利福平后使用伏立康唑这两类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揭示利福平和伏立康唑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强度与持续时间。结果 18例利福平和伏立康唑联用患者,94.44%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下限(1.0mg/L),其中72.22%患者低于定量下限0.16mg/L;19例停用利福平后再使用伏立康唑的标本中,停药6d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小于1.0mg/L共12例,占总例数的63.16%,占停药6d内例数的91.67%;停药7d及以上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大于1mg/L的5例,占总例数的26.32%,占停药7d及以上例数的83.33%。结论 利福平会严重降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停用利福平第7d起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很可能才上升有效浓度范围,因此临床上应避免伏立康唑与利福平联用。临床药师借助TDM成功干预了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TDM是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药物性皮炎即药疹,是指药物以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是药物过敏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生率占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25%30%。许多药物都可引发药疹,其临床表现也各种各样,轻者容易治愈,有的停药后可自愈,重者治疗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引起药疹主要有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嘌呤类药、中药等[1]。近年内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疹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1例13岁儿童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治疗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儿童应用抗结核药物致DILI的治疗过程,根据抗结核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提出用药建议,调整儿童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方案。结果:临床医师部分采纳药师建议,调整用药方案,患儿病情和肝损伤明显改善。结论:TDM是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有效技术手段,可保障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托瑞米芬(toremifene,TOR)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将43例确诊的Ⅲa~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OR+NP方案治疗,对照组仅用NP方案治疗。在口服TOR后第2天和第8天,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治疗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PR7例,SD13例,PD2例,总有效率为31.8%;对照组中PR1例,SD17例,PD3例,总有效率为4.7%,两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R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显示:平均血药浓度为7.58μmol.L-1,最高浓度14.3μmol.L-1,最低浓度3.32μmol.L-1。结论托瑞米芬能增强长春瑞滨和顺铂的抗肿瘤作用,联合NP方案治疗NSCL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