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舜莉  盛垚 《中国药房》2010,(38):3624-362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外在因素引发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25日经ADR监测中心审核的2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38例ADR中,>60岁老年患者达59例(占24.7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30例(占89.49%);涉及用药品种以抗微生物药为主,有161例(占62.65%);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67例(占63.74%);由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为15例(占6.30%)。结论:临床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我院综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HIS系统统计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处方和住院病区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请况、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等方面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处方从51.76%降至30.83%;I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7.45%下降至24.52%;住院患者从57.31%降至47.88%,使用强度(DDDs)每100人天的48.28降至38.25;特殊抗菌药物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由86.3%升至95.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微生物送检率,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贺筱彬  刘舜莉 《今日药学》2011,21(2):113-115
目的 调查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情况,评估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对2009-01~2009-03本院161例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标准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果 本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比例为91.9%,无指征用药占27.9%,使用药物以头孢菌素为主(82.9%)...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情况,评估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009-01~2009-03本院161例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标准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果本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比例为91.9%,无指征用药占27.9%,使用药物以头孢菌素为主(82.9%),多为单用(67.7%)4,1.6%的患者出院带药。结论本院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加强药物性肝炎的防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等统计分析。结果 92例药物性肝炎中38.1%为抗微生物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药占15.3%、循环系统药各占13.6%、抗肿瘤药和中药各占11.0%和10.2%、消化系统药和其他共占11.0%。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较多,近年由于大量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此类药物的肝损害率有所增加,因此,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提高临床医生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从而降低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评价我院妇科、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4~5月妇科、产科手术135例出院病历,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手术患者中,抗菌药预防用药率81.5%;没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情况;出院带抗菌药2.9%(4/135)。结论本院妇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选药合理;产科用药起点偏高;部分病例用药疗程偏长。有待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及院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3个医院使用的终端滤器除微粒的效果方法: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 GS500mL中,经输液器终端滤器过滤,弃去初滤液约50mL,取续滤液80mL;除去滤器,弃去初溶液约50mL,取续溶液80mL做对照,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微粒检测项下测定过滤液与未过滤液微粒数,并计算滤除率结果:不同厂家的输液器终端滤器对6种微粒的滤除率,经PEMS软件包处理,≥3μm、≥20μm、≥25μm的微粒,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5μm、≥10μm、≥15μm的微粒,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厂不同批号输液器终端滤器,对微粒的滤除率有2个厂6个批号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个厂家的输液器终端滤器对≥20μm和≥25μm 2种微粒的滤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刘舜莉  盛垚 《中国药业》2010,19(17):52-52
目的分析和评价医院外科Ⅰ类、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3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外科Ⅰ类、Ⅱ类切口手术患者345例的出院病历,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5例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为98.55%,无指征应用率35.94%,出院带药率42.90%。结论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和贯彻,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重视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建立可行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确保用药安全。方法 确定高危药品目录,实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摆放规范化、安全警示色管理、规范发药工作流程,加强医务人员学习培训等。结果 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有所提高,药品从入库、储存、调剂到使用有制度保障,至今未发现违规使用高危药品的病例报道。结论 本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成效显著,但仍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用鲎试剂检测大输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简便、经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可靠。由于方法局限性,中国药典收载的鲎试验只适于几种大输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20%甘露醇及0.2%环丙沙星注射液仍用家兔法。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扩大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研究范围,笔者按《细菌内毒素技术检查法》进行供试品干扰试验,以防止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