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及改善上肢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Treat Group,TG)与对照组(Control Group,CG)2组。观察组运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并采用Fugl-Meyer(FMA)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共发生肩手综合征4例(8.00%),对照组共发生肩手综合征12例(25.53%),观察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改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治疗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病情稳定24~48 h内介入综合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治疗前后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及简化巴氏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安全且效果理想,可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根据不同治疗时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明显高于与对照组的78.95%(30/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有效减少其神经功能缺损,又能显著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还可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88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存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优23例,良17例,中3例,差1例,肢体功能优良率90.91%;对照组肢体功能优9例、良22例、中9、差4例,肢体功能优良率70.45%。两组患者在肢体功能优良率上差异有显著性(χ2=34.13,P<0.05)。观察组生存能力优27例、良15例、差2例,优良率95.45%;对照组生存能力优4例、良30例、差10例,优良率77.27%。两组患者在生存能力优良率上差异有显著性(χ2=23.12,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肢体功能、生存能力改善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联合一口量进食在卒中球麻痹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早期脑卒中球麻痹患者作为观察组,2019年1~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8例早期脑卒中球麻痹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饮食指导,观察组实施V-VST筛查联合一口量进食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呛咳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住院期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93.8%(75/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5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呛咳发生率为6.2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4.87%、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ST筛查联合一口量进食训练能有效降低早期脑卒中球麻痹患者误吸的发生率,患者的吞咽情况、进食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恢复,口腔健康状况好转,身体素质、机体功能增强,患者感受到食物带来的美味,身心愉悦,加快身体的康复,住院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 )患者上肢无负重和负重情况下上肢肌群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方法:26例帕金森病患者为PD组,28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在坐位上肢屈肘无负重和负重1.5kg的静态运动负荷下,采用表面肌电对肱二头肌及屈腕肌群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PD组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均值高于对照组(P<0.01),而平均肌电值(AEMG)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D组的肱二头肌MF值、MPF值均小于屈腕肌群(P<0.05,0.01);PD组无负重的MF和MPF均值均大于负重时(P<0.05,0.01),而无负重时的AEMG小于负重时(P<0.01);无负重时肱二头肌的MF均值、MPF均值均小于屈腕肌群(P<0.05,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上肢肌群运动单位募集过度,肌力下降,其中以前臂肌群或上肢无负重时最明显,表面肌电信号可以反映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7.
刘结梅 《当代医学》2013,(21):30-31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心理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从收治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介入心理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状态(14.87±2.86)明显低于对照组(17.32±4.29),神经功能恢复(18.48±3.62)和生活质量(126.27±22.83)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20.53±3.79、117.64±2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介入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抑郁情况,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2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经分组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其中观察组优56例(54.90%),良40例(39.22%),中4例(3.92%),差2例(1.96%),优良率94.12%;对照组优19例(18.63%),良47例(46.08%),中30例(29.41%),差6例(5.88%),优良率64.7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29.98,P<0.05)。结论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上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患者摄食能力,显著缩短治疗时间,避免和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为肢体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重前后帕金森病患者前臂表面肌电(sEMG)的变化特征。方法26 例帕金森病患者和28 例正常对照参加本研究。于坐位上肢屈肘无负重或负重1.5 kg 静态负荷下采用表面电极引导,记录sEMG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无负重时,帕金森病患者屈腕屈肌的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均大于正常对照(P<0.05),两组平均肌电值(AEM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负重1.5 kg 时,帕金森病患者AEMG显著小于正常对照(P<0.001),两组MF和MPF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金森病患者无负重时MF和MPF均显著大于负重时(P<0.001),AEMG显著小于负重时(P<0.001);而正常对照MF和MPF在负重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只有无负重时AEMG显著小于负重时(P<0.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静止性震颤在sEMG上主要表现为频域参数的变化,而肢体乏力主要表现为时域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