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坤土建中法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坤土建中组、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治疗组和中药内服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疼痛VAS评分,并且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AMP、5-HT的水平。结果:坤土建中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治疗后各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坤土建中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中cAMP表达均升高,5-HT表达均降低(P0.05);坤土建中组变化幅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坤土建中法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较好,可能通过提高虚寒型胃脘痛患者cAMP的含量来改变机体的虚寒状态,并且通过降低患者5-HT的水平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谢胜教授投身中医事业30余载,精于临床,治学严谨,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并拥有独到建树。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患病率逐渐升高,并有一部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临床上面临着治疗困境。藉此,吾师谢胜教授深掘《内经》理论,从生理特性、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角度综合阐述,提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核心病机在于肺肾亏虚,并认为当从肺肾论治,降纳肺肾之气,安和胃腑,以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奄包药熨腹部治疗ICU机械通气并发腹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并发腹胀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置;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热奄包药熨脐周,疗程为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腹压、APACHEⅡ评分、潮气量、肺顺应性、气道平台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胀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腹压、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腹压、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潮气量、肺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气道平台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治疗总有效率(87. 5%)显著高于对照组(62. 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吴茱萸热奄包对机械通气治疗并发腹胀患者进行药熨脐周,能明显缓解腹胀,改善胃肠功能及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脏腑辨证中与"肝脾"相关,临床多从肝脾论治,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复发。谢胜教授基于"以枢调枢"的理论,用调心肾枢机以和脾胃枢机的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谢教授认为,心肾枢机交媾失和,枢转不利,则中土化生乏源,致脾胃枢机升降失衡,胃气上逆而发为吐酸、呕逆诸症,故从心肾论治,益肾引火,交合心肾,以枢调枢。心肾枢机调畅则脾胃枢机和降,吐酸、呕逆诸症自愈。  相似文献   
5.
基于壮医"三道两路"的理论指导下,应用壮医经筋疗法从局部作用整体,调"气道"通"谷道",以致肺、脾胃气机调和,恢复机体的内外平衡和天、地、人三气同步,降逆胃气,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石墨烯无烟艾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或住院的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烟艾灸组和常规艾灸组,每组30例。无烟艾灸组患者给予石墨烯无烟艾灸治疗,常规艾灸组患者给予常规艾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疼痛强度VAS评分变化情况,并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的水平。结果:无烟艾灸组有效率为96.67%,常规艾灸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典型症状及伴随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烟艾灸组治疗后伴随症状积分低于常规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NO的表达均显著降低,β-EP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墨烯无烟艾灸疗法能有效改变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虚寒状态、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其治疗机理可能与降低胃脘痛患者NO的含量、提高患者β-EP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任督二脉皮温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贲门钢圈固定法建立GERD大鼠模型。治疗组予以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灌胃,连续14 d。治疗第1、7、14天检测大鼠任督二脉均温及穴位皮温变化。结果:①任督二脉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其余4穴皮温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除命门穴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5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②任督二脉红外热均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任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督脉均温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任、督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任脉均温、督脉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的任、督脉均温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任督二脉皮温的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相关,GERD大鼠任督二脉穴位皮温较正常大鼠低,背俞指针疗法可提高任督二脉皮温,提示背俞指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任督二脉经气来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