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因体检发现胸膜肿物1年半,头晕头痛9d,头部核磁共振成像发现多发占位,于2010年11月8日收入本科。入院前1年半因体检行胸部CT时发现右肺胸膜下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无任何症状,未行进一步诊治。CT检查3个月后出现右季肋部不适,行胸膜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行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放射疗法(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无法手术切除、EGFR敏感突变低级别肺黏液表皮样癌(PMEC)患者的疗效,分析该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明确诊断为PME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患者影像学和临床症状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女性,22岁,因胸闷气短、干咳2个月入院。病理诊断为PMEC,基因检测示EGFR基因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无法手术切除。患者入院后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1口服,同步局部放疗2 Gy/次,25次,共50 Gy。经局部放疗联合口服吉非替尼治疗后,患者病灶较放疗前缩小,持续口服吉非替尼至今,病灶进一步缩小;患者除皮疹外无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期(PFS)已达18个月。结论:对于EGFR敏感突变、不可手术切除的低级别PMEC,放疗联合EGFR-TKIs的治疗模式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长期无病生存的喉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SCNC)患者的临床特点,为LSCNC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原发性LSCN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LSCNC和肺外小细胞癌(EPSC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为55岁男性,既往有长期大量吸烟及饮酒史,以颈部包块起病,行喉镜检查见会厌喉面左侧不平肿物;颈部肿物穿刺活检提示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随后行喉切除术和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LSCN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CD56(NK-1)(+),CK-pan (+),CgA (-),Syn (-),Ki-67(+90%)。患者术后行瘤床区及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加6个疗程依托泊苷和顺铂(EP)方案化疗,未行脑预防照射(PCI)。规律复查喉镜、头颅核磁等检查,未见复发和转移,目前仍存活,无病生存期已达38个月。结论:LSCNC恶性程度高,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目前LSCNC多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联合的综合治疗,不推荐应用PCI,综合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例无法耐受化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后的疗效,并进行文献复习,阐明阿帕替尼对无法耐受化疗的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患者明确诊断为Ⅳ期肺鳞癌,经过4个周期化疗后,病灶体积缩小不明显,且患者因不良反应无法耐受继续化疗,疾病进展迅速,原发灶和多处转移灶的放疗部位反应较好,但病变广泛,给予阿帕替尼(500 mg·d-1,40d)治疗。结果:患者应用阿帕替尼后,胸壁和肺内病灶体积均较给药前缩小,但患者因骨髓抑制(Ⅲ度血小板下降)停药后,胸壁包块体积增大,血象恢复后阿帕替尼减量至250 mg·d-1口服,达到了5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论:对于无法耐受化疗或多线化疗失败的肺鳞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5.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认识,改进治疗措施,减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率、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52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微生物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52例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后总有效率为59.6%,死于真菌感染患者19例,死亡率为36.5%。结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期间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经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三味蒺藜散现行标准进行摸索研究,对主要成分蒺藜及冬葵果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蒺藜中皂苷类、黄酮类成分的测得含量太低(0.034%),该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稳定性均较好,少于万分之一,所以不能作为本品种的定量方法。冬葵果中阿魏酸的定量指标无专属性。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右腋下无痛性肿物4个月于2010年1月15日入院。就诊4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腋下一肿物,约蛋黄大小,不伴有疼痛,双侧乳腺未发现肿物,无乳头溢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无法耐受进一步化疗的晚期复发难治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应用安罗替尼联合放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的治疗经过,阐明安罗替尼联合放疗对多线治疗后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无法耐受进一步化疗的晚期复发难治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应用安罗替尼联合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患者,女性,70岁,既往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多年,以"咳嗽、气短"起病,经肺部CT和穿刺活检以及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后诊断为广泛期SCLC(胸膜转移),并给予相关治疗。经过3线化疗后,患者反复出现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无法耐受继续化疗,疾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给予患者安罗替尼口服和胸部放疗。放疗前查PET-CT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高代谢结节,双侧肺门及纵膈多发放射性摄取增高淋巴结。给予安罗替尼12 mg每日1次口服3 d,放疗6 Gy/3 f后患者喘息明显好转,可平卧。患者诉头晕,血压168/80 mmHg,考虑与安罗替尼有关,且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可平卧保证放疗安全实施,故停用安罗替尼。放疗38 Gy/19 f后,患者呼吸困难消失,复查左肺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明显缩小。放疗后40 d复查肺部CT提示胸腔内病灶进一步缩小,后续于内科继续全身治疗。结论:对于无法耐受化疗或多线化疗失败的SCLC患者,安罗替尼联合放疗值得尝试,其疗效及安全性需大样本临床研究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50年代全脑放疗首次应用于脑转移以来,一直被视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越来越精准、全身治疗方案越来越有效,特别是分子靶向药物以目不暇接的速度更新换代,其靶向性更强、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更好,患者生存期延长,WBRT的神经系统远期损伤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对现代综合治疗模式下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的相关争议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手术、放疗及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三种传统治疗方式。随着医学的发展,免疫治疗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支新兴力量。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表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改善患者预后。立体定向放疗单次剂量大,精度高,相比常规放疗更能诱发远隔效应及机体抗肿瘤应答,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更具前景,这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已经初步显现。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并非所有类型的肿瘤都能在联合治疗时获益,有关联合治疗时的最佳放疗剂量与分割方式、放疗靶病灶的选择、免疫调节剂、安全性等问题尚不明确。本文旨在就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进展、相关争议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