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病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病术中脊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我科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279例颈椎病,对术中出现脊髓损伤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9例患者中5例发生脊髓损伤,发生率为1.79%。颈前路颈椎病手术中发生4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发生1例。经过清除血肿,甲基强的松龙等药物的及时治疗,5例患者逐渐恢复。结论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均可能发生脊髓损伤,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由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强有力的不自主痉挛性收缩引起,继而出现延迟、突发的声门关闭而终止的一种特殊怪声。通常呃逆超过48h或对针对性治疗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本病例于颈椎病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个性化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7年9月到2013年9月伴有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寰枢椎可复性脱位患者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5.6岁。均行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时间4~38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 h,平均出血量130 m L。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3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9.0±1.5)分,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15.6±0.8)分(P0.05),末次随访为(15.8±0.6)分。术中发生椎动脉损伤1例,术后死亡。其余X射线片、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复位满意,获骨性融合。结论对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背景:引起痛风结晶析出的原因除了尿酸盐浓度升高之外还应有其他的影响因素。目的:探讨膝关节液pH值在痛风结晶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08/2010-1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因膝关节疾病就诊的患者40例,分为2组,实验组:关节镜检见关节内白垩样结晶沉积者。对照组:关节镜检关节内无明显白垩样结晶形成。其中实验组膝关节液25份,对照组膝关节液15份。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液pH值。结果与结论:实验组pH值7.8±0.2,对照组pH值8.5±0.3。镜检有痛风结晶形成的膝关节液pH值较无痛风结晶形成的膝关节液pH值明显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有痛风结晶形成的膝关节液pH值较无痛风结晶形成的膝关节液pH值明显偏酸性,膝关节液pH值降低是痛风结晶析出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颅颈交界区域包括枕骨至C_(2~3)间盘水平,该区域可伴有相关结构畸形,包括颅底凹陷、寰椎枕骨化、游离齿突、C_(2~3)先天融合、寰椎前弓和(或)后弓先天性分裂等骨性结构畸形,而骨性结构的畸形往往合并有椎动脉的畸形~([1])。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和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经过前路松解、减压都需要后路融合内固定术~([2])。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可分为六类,Gallie、Brooks技术、椎板夹技术、Magerl经关节螺钉技术、钉板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在中下胸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中下胸椎疾病患者采用保留并不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进行手术(A组),并与采用传统后外侧断肋入路进行手术(B组)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视野纵向直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胸内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1周呼吸功能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月的疼痛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的肺功能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视野纵向直径、胸内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具有进胸快、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出血量少、关胸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标准臀肌注射点的臀肌挛缩症经皮挛缩松解切口部位选择方案。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对25例臀肌挛缩症进行研究,男14例,女11例;年龄12~26岁,平均16.5岁;病程6~12年。所有患者可在臀部触及明显挛缩束带,体表描出髂前上棘-尾骨连线(AD线)和挛缩束带的前后两边缘线(a线,p线),以连线法定出标准臀肌注射点(即AD连线中外1/3处的O点),测量a、p两线与AD线交点(B、C点)到O点的距离。并试以C点为皮肤入口点行经皮挛缩松解术。结果:OB距离(0±0.76)cm,OC距离(2.86±0.78)cm,BC距离(2.86±1.01)cm,术后平均手术引流量小于10ml,无神经损伤、术后血肿等并发症,患者4~6d可以良好进行并膝下蹲,康复出院。结论:基于标准臀肌注射点的臀肌挛缩症经皮微创治疗方案,定位准,易掌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松解、复位、前路融合固定治疗下颈椎创伤性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下颈椎创伤性关节突交锁行一期局麻下后路复位、前路融合固定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随访18.3个月.X线片示植骨在6~12个月内融合,颈椎稳定性良好,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于创伤性小关节突交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脊髓损伤后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9-10诊治的83例颈脊髓损伤,34例在术中需行气管切开(观察组),49例在术中未行气管切开(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时PO2水平、PCO2水平、术中出血量、吸烟史情况、ASIA等级为A级人数、损伤节段在C4以上人数、既往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DA)与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对相邻颈椎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07-02—2011-08共150例纳入队列研究。行CDA 45例、ACDF 105例。比较2组术前、术后颈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手术节段活动度(ROM)评价疗效。常规拍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或行颈椎CT或(和)MRI进一步检查,以改良的Hilibrand法评价相邻节段退变程度。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4年。ADR可以明显保留节段运动,但二者在术后VAS评分、NDI评分、JOA评分,及相邻节段退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A减少相邻节段的退变并不明确,仍需要大量严格随机对照试验的长时间、大样本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