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免疫诊断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肿瘤的一条新途径,已成为目前肿瘤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一) 肿瘤有无特异性抗原?这早为人们所注意。1943Gross首先报告动物肿瘤有特异抗原,1953为Foley、1957为prehn等相继肯定。近十多年来大量工作表明,不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设计优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化学发光(PBL-CL)测定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组合,并探讨了淋巴细胞分离后不同保存方法对CL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通常,机体有区分“己”与“非己”的自我识别功能,对自身组织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然而,在某些例外的情况下,体内可以找到作用专对某一特定器官的自身抗体,有时,并在这特定部位造成病理损伤。甲状腺由于自身免疫而产生的疾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  相似文献   
4.
自抗菌素应用于临床以来,虽则在治疗传染病方面功效卓著,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并发若干付作用,例如:过敏反应、菌丛变化……等。在某种情况下,菌丛的变化往往还可以导致另一些新的传染。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乳牛场从1951年即开始发现乳牛有流产、早产,及其他疑似布鲁氐菌病之临床症状,因此我们在1955年进行调查时,除作血清凝集试验外,对流产,早产,有可疑以及淘汰解剖的乳牛同时进行了布鲁氏菌的分离工作。从1955~1956年底止,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外研究采用酯酶染色法,以非特异性酯酶作为T淋巴细胞的酶标记,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鉴别T、B淋巴细胞。试验的基本原理为:T细胞胞浆中含有非特异性的—醋酸萘酯酶(—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 ANAE),能将—醋酸萘酯水解,生成—萘酚和醋酸离子,然后—萘酚与六偶氮付品红偶联,在细胞浆中酯酶所在部位生成不溶性的红棕色沉淀物,而B细胞则无此种反  相似文献   
7.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与免疫损伤有关。金再望等报道,EHF 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我们用PHA 皮肤试验、E 玫瑰花环试验,检查了不同病期的EHF 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用国产FG83-1型化学发光测试仪,建立了分离的中性粒细胞(PMN)化学发光(CL)测定法,并对影响CL测定的因素作了探讨。 方法:参照Boyum法,从外周血分离出PMN。取PMN悬液1ml、加佴米诺溶液0.2ml混匀后移入样品室,测定木底,然后加入经正常人混合血清  相似文献   
9.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测定法是近年新建的技术,目前在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中已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CL 测定在免疫学上已应用于中性粒细胞(或单核—MΦ)的功能研究和免疫分析工作。本文就此二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中性粒细胞(PMN)与病毒的相互作用。PMN 是一类能参与抗病毒免疫的细胞。在病毒感染过程中,PMN 能移至病毒感染部位,通过ADCC、CDNC 效应以及释放抗病毒产物参与抗病毒过程。PMN 的抗病毒效应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早期恢复有重要作用。在PMN 与病毒的相互作用过程中,PMN 的数量以及趋化、吞噬、、杀菌和氧化代谢功能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