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蠕形螨检查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查100名学员,用配对t检验法分析粘贴法与挤压法在鼻、颏、额部检出蠕形螨均数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这表明粘贴法优于挤压法;用Q检验法比较了额、鼻、颏部蠕形螨两两均数,结晶显示,单位面积的蠕形螨感染度以鼻部最多,依次为刻、额。差异非常显著,粘贴法在部位的密度分析中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用透明胶带法观察蠕形螨在人体面部的寄生、逸出及其在体外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culorum)主要以颚体朝向毛囊底部寄生,且常常有多条群居现象,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两种人体蠕形螨昼夜均可主动爬出毛囊口出现在皮肤表面,Df白天10:00~18:00为逸出高峰;Db则以夜间22:00~2:00逸出最多。此外,蠕形螨在体外有较强的活动力和存活力。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蠕形螨的传播方式以及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透明胶带法在人体蠕形螨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影响透明胶带法查螨效果的几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透明胶带法检查面部蠕形螨的因素。方法:将透明胶带粘贴于人体面部皮肤,经一定时间后揭下胶带镜检。结果:检螨结果与胶带的粘性、粘贴的部位、面积和时间密切相关。此外,胶带加石蜡油后检查可大大很高检螨率和检查速度。结论:采用2条胶带分别粘贴于鼻和额(或颏)部皮肤4~8h后,揭下加石蜡油查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5.
寄生虫标本考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验专业3个年级的人体寄生虫实物标本与录像标本考虑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唾虫录像标本可替代实验标本考虑,文章还对录像考试的主要特点,注意事项和适用学科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观察联合用药对实验性家兔海水型肺水肿的呼吸混沌动力学特性影响,用2mg/kg海水通过肺支气管灌注复制海水肺水肿模型。用东莨菪碱,氨茶三,纳络酮耳缘静脉注射治疗肺水肿。0.9%NaCl静脉注射作为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观察联合用药对实验性家兔海水型肺水肿的呼吸混沌动力学特性影响,用2 mg/kg海水通过肺支气管灌注复制海水肺水肿模型。用东莨菪碱(0.06 mg/kg)、氨茶碱(50 mg/kg)、纳络酮(0.08 mg/kg)耳缘静脉注射治疗肺水肿。0.9%NaCl静脉注射(4.2 ml/kg)作为药物对照组。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正常家兔呼吸Lyapunov指数L1=0.060 10±0.099 43((?)±s),海水型肺水肿L1=3.76 41±2.94 89((?)±s)。呼吸时间序列数据二维、三维混沌空间散点图显示海水型肺水肿的混沌吸引子空间结构较正常发生改变,用药后L1值和混沌图部分接近正常,混沌动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肺水肿早期诊断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检查100名学员,用配对t检验法分析粘贴法与挤压法在鼻、颏、额部检出蠕形螨均数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表明粘贴法优于挤压法;用Q检验法比较了额、鼻、颏部蠕形螨两两均数,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的蠕形螨感染度以鼻部最多,依次为颏,额.差异非常显著(P<0.01),粘贴法在部位的密度分析中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素质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中,将部分内容开展讨论式教学,由学生登台讲述,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克服高分低能现象,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丙烯腈(AN)、衣糠酸(IA)、丙烯酸甲酯(MA)进行三元自由基溶液共聚合,经湿法纺丝制得聚丙烯腈(PAN)原丝,然后进行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并用SEM和TEM等分析方法跟踪过程中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原丝的微观组织结构密切相关,高强度、高取向度、结构均匀和弥散性好的原丝是获得高强度和高模量碳纤维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