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水化联合碱化治疗预防高危患者对比剂诱发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对比剂肾病发生风险评分系统评分≥11分的患者80例,治疗组40例,给予0.9%氯化钠溶液1mL·kg-1·h-1的静脉注射12h,联合30mL碳酸氢钠快速静脉注射;对照组40例,仅给予0.9%氯化钠溶液1mL·kg-1·h-1静脉注射12h的水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生化检验结果和对比剂诱发肾病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介入治疗后尿pH值及肾小球率过滤比对照组高,血清肌酐浓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1±0.72vs.5.46±0.61,P0.05;37.91%±7.48%vs.30.11%±7.54%,P0.05;(1.40±0.19)mg/Lvs.(1.69±0.22)mg/L,P0.05]。治疗组对比剂诱发肾病发生2例,占5%(2/40),对照组发生8例,占20%(8/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水化联合碱化治疗可更有效地防止高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诱发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兔脊髓压迫器的研制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可靠的脊髓压迫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兔椎骨及脊柱的形态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兔脊髓压迫器,并用以制作兔脊髓急性压迫模型。运用改良Tarlov法、TTC、HE及Nissl染色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受压后,兔后肢的肌力减退、行动迟缓;TTC结果显示压迫段及其相邻节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压迫后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及组织坏死;脊髓受压后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肿胀、核固缩,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等病理改变。结论①用自行设计的压迫器制作兔脊髓压迫模型具有方法简便、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②本实验制作的兔脊髓压迫模型是用于研究脊髓压迫性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致尿脓毒血症患者的抢救经过,探讨梗阻性尿脓毒血症的救治流程.方法:报告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致尿脓毒血症女性患者,经抗休克、急诊肾造瘘引流处理,随之生命体征改善后再加强抗感染治疗,持续引流3月,肾功能改善,一般情况好转后Ⅱ期行钬激光碎石去除梗阻,成功抢救并治愈.结合文献对梗阻性尿脓毒血症救治进行复习.结果:抗休克及肾穿刺造瘘后待生命体征稍稳定后加强抗感染,Ⅱ期钬激光碎石等治疗后治愈.结论:结石梗阻性尿脓毒血症需早期诊断积极救治,有效的抗感染须建立在早期抗休克及充分引流基础之上,引流数周肾功能好转、全身状态改善后再手术去除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和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潜江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85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URL组(45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MPCNL组(40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碎石成功率、一次性碎石清除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URL组及MPCNL组术中各出现1例肾出血和1例尿外渗并发症;URL组碎石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一次结石清除率均显著低于MPCNL组[71.1%比85.0%,(4.2±1.6)d比(7.1±1.9)d]8.22%比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治疗,应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及实际要求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右心部位起搏对患者左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置入DDD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20例,分别用超声测定窦性心律、右心房(右心耳)、右室心尖部起搏3种情况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心输出量(SV)及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结果:3种部位起搏左心功能均有差异(P<0.05),右室心尖都起搏较窦性心律时心功能下降最明显,右心耳起搏较窦性心律时心功能下降次之.结论:不同部位的右心起搏可明显影响左心功能,窦房结起搏时心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氯吡格雷有不良反应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发华林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569例,其中由不良反应导致使用发华林治疗的患者59例,对临床资料的组成规律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华林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疗效、终点事件等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对氯吡格雷不良反应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发华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水化治疗对低危患者对比剂诱发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冠脉造影及植入冠脉内支架的患者200例,对比剂肾病发生风险评分系统评分≤5分,治疗组100例,给予0.9%NaCl溶液1ml/(kg·h)静脉水化12h,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对照组100例,仅给予口服补液1000ml以上水化治疗,观察两组对比剂诱发肾病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2例,占2%,对照组发生10例,占10%,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水化治疗可明显降低低危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昼夜节律、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24hSBP、24hDBP1、2、3级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昼夜节律消失组,并比较各组患者TO及TS均值。结果TO值:24hSBP各组间T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2.15)vs(-1.55±1.29)vs(-1.07±1.02)%],24hDBP各组间T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2.03)vs(-1.65±1.18)vs(-1.14±0.93)%],血压越高TO负值越低;昼夜节律正常组较昼夜节律消失组TO负值增高[(-1.89±1.05)vs(-0.4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值:24hSBP各组间T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2.07)vs(2.43±1.68)vs(1.88±1.37)ms/RR],24hDBP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2.12)vs(2.63±1.45)vs(1.78±1.39)ms/RR],血压越高TS越低;昼夜节律正常组较昼夜节律消失组TS明显增大[(3.21±2.10)vs(2.33±1.88)m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与其血压高低及昼夜节律有密切关系,提示血压越高者及昼夜节律消失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冠心病,并接受支架植入术的4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第3d患者的RHR将其分为4组,其中98例RHR〈70次/min为A组;122例RHR70次/min-79次/min为B组;116例RHR80次/min~89次/min为c组和114例RHR≥90次/min为D组。于术后第3d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eft ventricular ei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4组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2,P〈0.01),A组与C组、B组与D组、A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5);4组LVEF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47,P〈0.01),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患者RHR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心功能有预测价值,RHR越高,其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0.
对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发病后1个月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震荡(HRT)情况,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O负值明显增高,TS明显增大(P<0.01).提示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ACS患者HRT现象,从而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