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住院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急诊部收治的急性中毒住院患者资料。结果 460例住院中毒患者中,223例(48.48%)系药物中毒,是急性中毒需住院患者第一病因,农药中毒(142例,30%)位列第二,21例(80.77%)死亡患者系农药中毒,农药中毒是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自杀是急性中毒的最主要原因,占比80.43%;洗胃治疗比例由2012—2014年间的108例(67.08%)下降至2018—2020组的60例(43.17%)。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毒物种类(农药)(OR:8.765,95%CI:2.412-31.845,P<0.01)、机械通气(OR:5.285,95%CI:1.261-11.709,P<0.01)、血液净化治疗(OR:3.842,95%CI:1.533-18.221,P<0.05)。结论 本市中心城区急性中毒发生率有下降趋势,药物中毒发生率最高,农药中毒是急性中毒患者的第一死亡原因,洗胃治疗比例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急性中毒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3.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重症中毒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剑鸿  刘晓楣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894-1896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急性重症中毒患者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8月~2006年10月急诊ICU收治的接受CBP治疗的32例重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接受不同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血清酶学、氧合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BP治疗后,除血小板轻度减低外,患者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血清酶学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缩短,生命体征明显改善。结论CBP对于急性重症中毒的救治具有重要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毒症状、肝肾功能、血清酶学及凝血指标,稳定机体的内环境,从而利于改善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199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提出“生存链”的概念,1995年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临床应用,2000年《200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的发表以及在2005年ILCOR会议对2000指南的进一步修订,显示了心肺复苏技术已取得显著的进步。对每个医生来说,掌握心肺复苏术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者中不同血糖水平人群颈动脉硬化差异程度、临床及代谢特征变化,探讨动脉硬化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62例受检者,除外结缔组织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后,完善颈动脉彩超,同时进行血糖分层,探讨血糖分层,尤其是空腹血糖受损对血压、血脂、血尿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共检出2型糖尿病35例(6.23%);空腹血糖受损51例(9.07%).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S)检出175例(31.14%);粥样斑块形成96例(17.08%);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79例(14.06%);糖尿病(DM)、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颈AS检出率较血糖正常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7 (48.57%)、28 (54.90%) vs 130 (27.31%).DM组与血糖正常组相比较,IMT值增厚明显,年龄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下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升高(P<0.01);IFG组同血糖正常组相比较,其IMT值增厚、年龄、收缩压有差异.而IFG组和DM组相比较,IMT厚度、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 IFG及DM人群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增高,随着血糖水平升高,IMT相应增厚;血糖、高血压、年龄、性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空腹血糖受损等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健康管理,进行颈动脉彩超的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PPAR)γ对人类单核或巨噬细胞核因子抑制蛋白 (IkB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MP 1 )表达的调控影响 ,探讨PPARγ在抑制炎症反应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PPARγ配体 ( 1 5 脱氧前列腺素J2和环格列酮 )干预体外培养的U93 7细胞 ,用四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细胞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IkBα和MMP1的表达程度。结果 :PPARγ配体在低浓度时不会影响细胞活力 (存活率 >80 % ) ;在 1、3、2 4h,PPARγ激活后均能增加IkBα在细胞内的表达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这种作用逐渐减弱 ,与佛波醇肉豆蔻酸乙酸酯阳性组相比 ,PPARγ配体组MMP1的表达水平下降 (P <0 .0 1 )。结论 :PPARγ可能通过快速增加IkBα的表达而抑制核因子(NF κB)的活性 ,同时PPARγ可通过或不通过NF κB而抑制MMP1的表达 ,从而发挥抑制炎症和增强斑块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再插管率及再插管原因。方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住院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经历一次及以上气管拔管患者。结果本研究再插管发生率22.33%,再插管同患者的基础疾病分类及拔管前的营养状况相关。结论再插管患者预后明显不佳,有较高的死亡率和气管切开率。应尽量避免意外拔管,对高龄患者拔管前应行计划性呼吸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