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深海真菌Phomopsis tersa FS44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441的固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发酵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 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麦角甾醇(2)、12-hydroxydehydrobotrydienol(3)、5,6-二羟基-2,3,6-三甲基环己-2-烯酮(4)、1,2-二羟基-3,4-脱氢蒽酮(5)、(1S,2S,3S,4R) -3-氯-4-(2-羟基丙吡啶-2-基)-1-甲基环己烷-1,2-二醇(6)、(-)-5-methylmellein(7)、酪醇(8)、胸腺嘧啶核苷(9)、(R)-(+)-甘油1-9 (Z),12 (Z)-十八碳二烯酸酯(10)、亚油酸(11)。结论 化合物3~6为首次从Phomopsis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对SF-268、MCF-7、HepG-2和A549 4种肿瘤细胞株具有弱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手术后胆汁瘤发病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500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手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后胆汁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结果:500例患者中45例(9.0%)术后发生胆汁瘤。统计分析显示,存在胆道扩张、TACE术前肝切除史、非超选择性插管、使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是患者介入手术后发生胆汁瘤的危险因素(均P0.05)。45例胆汁瘤患者中10例为有症状胆汁瘤患者,主要为黄疸和发热,且胆汁瘤直径明显高于无症状患者(8.12 mm vs.21.84 mm,P0.05),穿刺引流治疗后8例患者胆汁瘤缩小,2例消失;35例无症状组患者定期影像学随访。结论:对于有危险因素的肝细胞癌患者,应积极做术前好评估和预防工作。有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无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影像学随访,若胆汁瘤增大需要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经十二指肠镜注入硫酸镁对血淀粉酶水平的影响及患者胰腺炎发生情况.[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拟行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硫酸镁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取石治疗,硫酸镁组在插管前向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喷洒硫酸镁,比较两组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SO)压力、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 h、24 h血清血淀粉酶、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硫酸镁组术后6 h、24 h血淀粉酶、CR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喷洒10 min后SO基础压力、SO收缩幅度、SO收缩频率较喷洒前显著提高(P<0.05).硫酸镁组喷洒10 min后SO收缩间期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基础压力、SO收缩幅度、SO收缩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硫酸镁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中经十二指肠镜注入硫酸镁可松弛Oddi括约肌,有助于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胰腺组织损伤,降低血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一期三镜疗法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 取2015 年1 月-2016 年6 月于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接受治疗的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136 例进行 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一期三镜疗法,对照组常规给予开腹术, 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前后5 d 的白介素-6(IL-6)、白介 素-10(IL-10)和C 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 度、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 <0.05)。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 异(P >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2.94%,低于对照组的11.76%(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的 IL-6、IL-10 及CRP 水平差值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应用一期三镜疗法对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 实施治疗的疗效较好,结石清除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薯蓣皂苷对小鼠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破骨分化的抑制作用以及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的RAW264.7破骨分化模型,设置模型对照组、雌激素组、薯蓣皂苷低剂量组、薯蓣皂苷高剂量组,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薯蓣皂苷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TRA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qPCR检测细胞中ERα/miR503/RANK信号通路及破骨标志性基因TRAP、MMP9、CTSK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α、RA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薯蓣皂苷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薯蓣皂苷组及雌激素组的TRAP阳性细胞数目下降(P<0.05),薯蓣皂苷及雌激素上调了ERα、miR-503-5p的表达水平,抑制了RANK的表达水平,下调了破骨标志性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薯蓣皂苷可能通过ERα/miR-503/RANK信号通路下调破骨标志性基因,从而抑制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性,72岁,因"上腹部疼痛3 h"入院.病人于入院前3 h饱餐后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为持续性,并向腰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来该院,入住内科.  相似文献   
7.
痹通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昭明 《光明中医》1999,14(2):48-49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结缔组织病,因病势缠绵难愈,故中医素有“顽痹”之称,笔者在跟随全国名老中医、著名虫类药学专家朱良春教授学习期间,运用痹通汤加减治疗250例,在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50例,男性63例,...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分子生物学探讨中医气学理论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医气学理论的实质,揭示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从现代分子生物学角度,论述了气的阴阳之分与基因的阴阳属性、气的生理功能与基因表达和调控、气的病理及中医药词气治疗与基因疗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为,中医气学理论中具有生命活性的气(元气或真气)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因相比,两者具有统一性。因而,借鉴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赋予中医之气学理论以现代基因内涵,从基因角度研究中医气学实质,可能导致气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临床工作中,西医对于感染性皮肤难愈合创口的治疗手段较少,中医药对皮肤创面的治疗则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石香膏促进大鼠感染难愈性皮肤创面模型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5只雄性SD大鼠,其中12只大鼠采取创面接种细菌法建立感染难愈合皮肤创面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不进行治疗)、贝复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组及石香膏低剂量、高剂量组,每48 h给药一次,每组3只;剩余3只大鼠仅做创面处理,不接种细菌,作为空白对照组。用药14 d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Nrf2、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用药第14天时,各组创面均呈现愈合状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创面面积稍小,但仍能看见红肿;与模型组比较,贝复剂组、石香膏高剂量组创面面积均减小,创面红肿程度减轻,石香膏低剂量组创面面积变化不大,但创面红肿程度减轻;与贝复剂组比较,石香膏高剂量组创面面积明显减小,创面基本愈合;(2)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比较,贝复剂组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早期胆源性胰腺炎162例,随机分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与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体温、血清淀粉酶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体温、血清淀粉酶、肝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复发率均较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创伤小、恢复快且再复发率低,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