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福莫特罗对马兜铃酸I(AAI)诱导的急性马兜铃酸肾病(AAN)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AAI腹腔注射诱导C57BL/6小鼠发生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福莫特罗干预剂量为0.3 mg/kg/d。采用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评价肾功能;肾脏组织PAS染色评价肾脏病理损伤;PCR法检测肾脏皮质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X-I)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福莫特罗治疗组可显著降低AAN小鼠BUN、Scr的水平(P0.05,P0.01);可显著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福莫特罗治疗后可显著上调AAN小鼠肾脏mtDNA拷贝数(P0.05);显著上调PGC-1α及COX-I的表达(P0.01,P0.01)。结论:福莫特罗对AAI诱导的急性AAN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肾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肾切除、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STZ(35mg/kg)腹腔注射"三联"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糖肾安组、福辛普利组、联合干预组,每组9只。用药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肾重、血糖、24h尿蛋白定量、血浆Ⅳ型胶原蛋白(ColⅣ)水平的差异及肾脏病理改变、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肾重、肾重/体重、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浆ColⅣ水平、肾脏TGF-β1、VEGF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肾安组与福辛普利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肾脏病理变化以模型组最为明显,系膜细胞重度增生,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糖肾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效果与福辛普利相当,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肾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肾脏促纤维化生长因子TGF-β1、VEGF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调整体质指数的臀围与冠心病患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大样本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从人体测量特征基因研究(GIANT)数据库(211 114名欧洲人)中筛选出与臀围密切相关且相互独立的遗传位点,进而在冠心病全基因重复验证与Meta分析合作组(CARDIoGRAM)数据库(86 995名欧洲人)中选出对应的遗传位点,确定工具变量,通过逆方差加权法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以OR值反映臀围与冠心病的因果关系。结果共筛选出7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逆方差加权法结果表明,臀围每增加1倍标准差,冠心病的风险降低16.9%(OR=0.831,95%CI 0.730~0.946);MR-Egger回归截距表明遗传多效性不会对结果造成偏倚(截距为-0.0012,P=0.875);"leave-one-out"分析未发现非特异性SNP。结论臀围增加会降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无论是西医、中医都是以改善股骨头局部的血液循环为主要目的。但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股骨头坏死并未得到有效地控制和改善。作者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应用中药骨病仙胶囊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对股骨头坏死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股骨头坏死病人58例,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6个月至4年,平均发病病程五年3个月。病情分期,11期34例.Ill期24例(Float分期八58例病人随机分组,骨瘤仙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诊断标准:按1993年全国股…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腰围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间的因果关系。 方法 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选择相互独立且与腰围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Wald比值法、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以及加权中位数法等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以比值比(OR值)作为评价指标对腰围与冠心病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 本研究利用样本量为232 101关于腰围的欧洲人群数据库,与样本量为86 995关于冠心病的欧洲人群数据库,选择其中的39个SNP作为工具变量。运用上述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得出的因果效应估计值相近,其中IVW法的OR值为1.531(95%CI: 1.248~1.877; P<0.001),MR-Egger回归结果表明遗传多效性不会对结果造成偏倚(截距=0.003,P=0.768)。 结论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腰围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间呈正向因果关系,即腰围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12.5 cm)会导致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约5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配伍应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大鼠心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黄芪—丹参低、高剂量组,每组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腺嘌呤喂饲法建立肾衰大鼠模型。各给药组在造模同时开始给药干预。培哚普利组给予培哚普利叔丁胺片(剂量为0.42 mg·kg-1·d-1)灌胃,黄芪—丹参低、高剂量组给予黄芪—丹参水煎提取液(剂量分别为1.0、4.0 g·kg-1·d-1)灌胃。共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分别测定大鼠体质量,左心室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肌酐(SCr)、血尿酸(SUA)水平,主动脉组织钙离子(Ca2+)、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及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左心室指数升高,SCr水平升高,主动脉组织Ca2+含量显著降低、ALP含量升高,血清FGF-23水平升高(P 0.05),但SUA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丹参低、高剂量组大鼠SCr水平、主动脉ALP含量、血清FGF-23水平降低(P 0.05),但体质量、左心室指数、主动脉组织Ca2+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通过降低ALP、FGF-23水平可能控制肾衰大鼠心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5 ng/ml,48h)及AS-IV干预组(TGF-β1刺激的同时加用AS-IV 100 μmol/l)。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以评价线粒体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及EMT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TGF-β1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ATP合成减少,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下调(P0.05)。TGF-β1刺激可诱导EMT,表现为纤连蛋白及I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E-钙粘素表达减少(P0.05)。而AS-IV干预后可显著提高细胞ATP含量、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并改善EMT(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保护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黄芪丹参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黄芪丹参煎液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UV法,ODS Hypersil DIM色谱柱(250 mm×4.6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4 nm,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LC-MS法,建立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11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测定结果进行识别。结果 10批黄芪丹参煎液的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通过与化学对照品比对,指认出7个色谱峰,分别为1号峰咖啡酸、3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6号峰迷迭香酸、8号峰紫草酸、9号峰毛蕊异黄酮、10号峰丹酚酸B、11号峰芒柄花苷,10批样品的相似度≥0.995。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线性关系良好,r2值均大于0.995;回收率为89.3%~110.9%。通过PCA可将10批黄芪丹参煎液分成2类,并可看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药材之间的质量存在差异,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导致质量差异的两个物质丹酚酸B和芒柄花苷。结论根据黄芪丹参煎液指纹图谱的建立,结合质谱进行定量,能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 探讨臀围与2型糖尿病的因果关联。   方法   将分别来自人体测量特征遗传研究(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anthropometric traits, GIANT)和糖尿病遗传学验证和荟萃分析(diabetes genetics replication and Meta-analysis, DIAGRAM)数据库的臀围和2型糖尿病遗传位点数据, 据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编号匹配合并, 以与臀围密切相关的SNP为工具变量, 运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模型和加权中位数法分析臀围对2型糖尿病的因果效应。   结果   不分性别队列、女性队列和男性队列中分别匹配到52、9和15个SNP。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SNP间同质。三个队列的OR值及其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1.065(1.030~1.100)、1.103(1.057~1.150)和1.583(1.273~1.968),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三个队列逐一移除SNP, 其因果效应不受影响, 结果稳健。   结论   人体臀围与2型糖尿病之间均存在因果关联, 臀围可能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笑散加味定向透药对髋部术后异位骨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科学选择。方法:选取72例行髋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相同手术及术后对症处理,治疗组再予失笑散加味定向透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4、7、10、14d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和异位骨化分级比率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患者血清中CRP、CK水平最高,而后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治疗组患者血清中CRP、CK水平在术后7、10、14d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异位骨化率治疗组为2.8%,低于对照组的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失笑散加味定向透药能有效预防髋部术后异位骨化,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